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86090
大小:8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16
《近代珠三角缫丝业技术变革与社会变迁互构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学研究1近代珠三角缫丝业技术变革与社会变迁:互构视角张茂元提要:文章以近代珠江三角洲缫丝业的技术变革为主线,考察了在这段过程中的社会变迁,尤其是原先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的解体。文章还分别考察了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技术革新者、原有社会体系的维护者(政府和士绅阶层)以及农民(后来分化为缫丝工和蚕农)在这场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行为。最后,文章指出,在理解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上,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都有其各自的片面性。这一段时期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迁表明:社会因为技术的组织刚性而产
2、生结构重组;同时,建构中的技术也会因为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而被改造。由此形成了技术和社会的互构。关键词:家庭手工缫丝机器缫丝技术变革社会变迁互构一、新的质量标准引发缫丝技术变革的压力在机器缫丝引入之前(1860年),中国一直保持着家庭手工缫丝的传统。养蚕与手工缫丝一体,而且几乎都是女性从事养蚕和缫丝,男性则从事耕种,体现着男耕女织的传统劳动分工(费孝通,2003/1936)。而随着缫丝技术的变革,这种自然经济体系逐渐呈现分化、瓦解的趋势。进入19世纪之后,随着蒸汽机和纺纱机的发明和应用,美国和欧洲的
3、纺织工业都逐步使用机器来改组他们的生产线。机器生产对生丝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器要求使用有韧性和粗细一致的原料。工厂的劳动耗费很大,若为拣出有毛病的和不规则的丝线而把机器停下来,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承受的。因此,美国的工厂主必须得到能适应其高速运转的机器使用的生丝,以把手工劳动和浪费降低到最小限度。对他们来说,使用低级生丝,再像欧洲那样把这些丝重缫和清理一遍,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美国的劳动力价格很高,机器运转很快,使用低级丝的费用要比使用高级丝高得多,因为高级丝的使用不需太多人工,又适合较高的
4、转速”(Mason,1910;转引自苏耀昌,1987:150)。这样,与机器缫丝相比,中国家庭手工所缫的丝(也称“土丝”,以区别于蒸汽缫丝厂所产的“厂丝”或称为“机丝”)也就不再能够满足国际市场的质量要求,因而缺乏竞争力,直接导致出口量锐减。可见,欧美(尤其是美国)纺织工业技术的发展(机器大生产)为蚕丝质量建立了新标准:粗细程度必须一致,而且有精确的规定;断头现象必须减到最少。而家庭手工业生社会学研究2产的生丝则无法满足机器纺织工业的需求,因而西方纺织工业对这种生丝的需求下降。根据费孝通的分析,中
5、国传统缫丝业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包括:由于对蚕的病毒传播没有预防措施,蚕的成活(结茧)率低(在最坏的年景只有30%),蚕的吐丝量少;蚕生长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得不到调节,桑叶质量和喂食次数都没有规则,结不出好茧;缫丝过程中由于水温不稳定,因此蚕茧的溶解程度不均,影响丝的光泽而且影响纤维的折断率;手工缫丝由于纤维折断率高、轮子转动不均匀、工人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因此抽出来的丝粗细不均(费孝通,2003/1936:179-180)。这样,中国土丝生产的现状与新的质量标准之间的差距也就引发了技术变革的压力和动力
6、。本文将以珠江三角洲缫丝业的技术变革为主线,探讨其中技术变革的历程及其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二、珠三角缫丝业技术变革的简要过程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存在着两个生丝出口中心,那就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广州(南海和顺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外商①首先在上海建立了以近代机器为基础的缫丝厂,它们采用蒸汽动力,并用机器缫丝。后来上海的中国商人所创办的缫丝厂也沿用了这些外资缫丝厂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而珠江三角洲的机器缫丝厂则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无论是它们所采用的技术,还是工厂选址,或者管理方式。陈启沅(曾
7、留洋越南)1873年在广东南海县创办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也是中国民族资本第一家自己的机器缫丝厂。他依照法国式缫丝机器,自己设计了机器丝车,并画出图样(“机器大偈图”)制造。根据史料记载,该厂蒸汽设备是购买小火轮机件,经陈启沅自行设计,由广州陈联泰机器店加以改装。缫丝车和丝釜也都是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徐新吾主编,1990:115)。这种对丝车的改造、设计和自行制造,大大降低了建厂投资费用。15这种机器与国外机器的根本差别就是它只是以蒸汽加热沸水提供煮茧,使煮茧釜水恒温,以保证缫
8、丝质量。缫丝厂的动力则不是来自蒸汽机,而是由女工脚踏发动。陈天杰的回忆中说得很清楚:“其时蒸汽炉的作用是:一、用来发动抽水器向外涌汲水入厂;二、煮沸水,并将沸水透蒸汽管输送到各缫丝工作位去。尚未有做过推动丝縆自动旋转的用途……女工从茧身寻取丝口后,即搭上木制缫丝縆,用足踩动一小铁杆,牵动縆的轴心,使縆旋转,把丝滚上制为成品”(林金枝、庄为玑,1989:224)。②这种机器不仅是继昌隆开办时采用的机器,也是此后二三十年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缫丝厂所采用的机器。最初的蒸汽缫丝机,尽管尚未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