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制度变迁的追问

选举制度变迁的追问

ID:24884245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选举制度变迁的追问_第1页
选举制度变迁的追问_第2页
选举制度变迁的追问_第3页
选举制度变迁的追问_第4页
选举制度变迁的追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举制度变迁的追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选举制度变迁的追问

2、第1内容加载中... 有权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公正、合理和完善的选举制度来支撑。50多年来,人大选举的制度设计及其操作历经波折、变迁。当前,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反思并调适选举制度与民主诉求、选举权利与现实操作的距离,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1953年选举法:制度蓝本新中国选举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选举法》。无产阶级的选举理论认为,只有普遍、直接、平等的选举才可以

3、说是民主的选举,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也提出,实行“自由的无拘束的选举”。按照这些原则和标准来衡量,当时选举制度设计的民主程度不算很高。比如说,剥夺了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规定城乡代表的人口比例不同,县级及其以上实行间接选举,基层政权单位一般采用举手表决的选举方法,没有明确规定提名主体提出代表候选人的人数(1953年4月中央选举委发出《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规定一般实行等额选举),代表候选人基本上是党组织提名,等等。邓小平在选举法草案说明中坦陈,选举制度“不够完备”,“这

4、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人民还有很多缺乏选举经验以及文盲尚多等等实际情况所决定的”,“着眼于实际的民主”。客观的说,选举法的规定可以理解,符合实情。当饱尝专制、官僚压迫之苦,从未真正行使过选举权利的中国老百姓能够以此为武器,以自己的意志行使民主权利,扬起手中的鞭子鞭策政权机关,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主大跨越。选举法颁布三个月后,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一次普选,中国农民以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开始民主操练。浙江余姚市退休干部洪祖裕珍藏着十四张自己的选民证,第一张是1954年2月领的。他回忆说,组织上派他

5、参加丈亭乡选举委员会工作。他走村串户,宣传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选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仇视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被剥夺政治权利,不能发给选民证。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选民提出人大代表候选人,凭选民证选举人大代表,代表们再在人代会上选举乡长、副乡长。洪祖裕当时是一名共青团员,年纪轻,不懂选举工作,那年他开始学习选举法,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珍藏了这张选民证作纪念。洪祖裕的经历见证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奋和庄重。尤其应该肯定的是,1953年选举法及有关的选举文件确立我国选举制度的“蓝本”:普遍

6、选举,平等的选举权,直接选举和无记名投票,照顾少数民族的选举权权利,规定党组织、民主党派、选民或代表的提名权,按居住状况划分选区等等。这些内容基本上为1954宪法确认,大都至今仍然沿用。像县、市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专门受理有关选举的诉讼案件等做法,到今天仍有借鉴价值。在人大未依法产生的情况下,中央人民政府颁布选举法是无可非议的特例,但选举中仍由政府主持、超过法定代表名额报上一级政府批准等,对代表监督缺乏规范,也凸现制度设计的本源性不合理,给人以人大选举受制于政府,选举的“工具主义”等口实。特别

7、是代表名额的大幅度增加,如全国人大代表的“席位”由第一、二届的各1226人翻番到第三届的3000多人,蔡定剑博士指出,“从人大代表名额的发展过程,反映选举和人民代表大会形式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尽管如此,他认为,1953年到“文革”前,“选举制度运转是正常的”。1979年选举法:调适诉求“文化大革命”摧毁了选举制度。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1953年选举法为框架重新制定选举法,我国选举制度朝民主、法治方向作了重要改革。选举法历经三次修改,中央多次发文指导选举,不断调适选举制度与民主

8、诉求的冲突。期间虽然有民主紧缩和选举的退步,但总的来说,民主气氛浓厚,选举生动活泼,公民的政治激情释放比较到位1979年选举法作出六大改革:直接选举由乡镇扩大到县一级;确立差额选举制度(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中副职必须差额选举,正职原则上实行差额选举,但可以等额选举),设立预选程序;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充分民主地提出候选人的办法”,代表或选民与政党、人民团体的提名权法律地位平等;宣传候选人比较民主,提名人“都可以用各种形式宣传代表候选人”;规定无记名秘密投票的投票方法;增设监督、罢免、补选代表的

9、规定。此外,还规定代表名额决定权下发,保障少数民族的被选举权,选举组织工作由行政机关移交国家权力机关,按居住状况同时又按生产单位划分选区等。新中国第二部选举法站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长治久安、防止“文革”悲剧重演的高度来改革制度设计,选举制度获得巨大历史进步。1980年前后,中国基层群众再一次燃起久违的民主热忱,乡镇人大直选的同时,全国第一次县级人大直选拉开帷幕。据1981年9月的全国县级直选总结报告,2356个县级选举单位完成选举工作,平均1249人选出1名人大代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