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80938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4
《解读教学设计:电子邮件的收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读教学设计:电子邮件的收发摘 要:信息时代,电子邮件的使用频率非常广泛,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让学生熟练认知和准确、完美地收发电子邮件,值得在此探讨一下。关键词:电子邮件,收发,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邮件成为人们日常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电子邮件的收发是《信息技术》学科网络知识部分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网络的用途更加了解。电子邮件的收发是独立的因特网的功能,只要有点使用网络基础的人,都能掌握。 2.学生分析 学生在平时已经经常使用网络,但大部分局限于、网络游戏等,对
2、于电子邮件的使用比较少,即使是邮箱也很少使用。可能说学生对电子邮箱是比较陌生的。但学生有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比较熟练,对于网络更是很感兴趣。他们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也会学得更好,更能理解电子邮件的用途与其方便性。 3.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巧,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
3、息社会的公民。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有以下几项:3.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电子邮件是网络使用中的常用功能;(2)熟悉使用网页形式的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流;(3)学会自我探索网站提供的电子邮件的深层次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体会探究学习之发现的乐趣3.2情感目标 通过实用的操作,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成功的同时获得学习的喜悦。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电子邮件的常规功能,会用网页形式的电子邮箱,收发带附件的电子邮件,通过学生自己探究网站提供深层次的邮箱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4、。 教学难点:收发带附件的电子邮件,网站提供的方便使用邮箱的功能的探索。 教学关键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网络知识,努力发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教学过程 5.1设计情境、引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使用什么手段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的? 生答:(可以想象得出,这是90%以上的人的回答)。 师问:那你们知道,如果好友不在线的话,你想发个重要的文件给他,怎么办呢? 生答:离线文件(估计会有半数左右的人这样回答)。 师:对,这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也已经有一部分同学
5、在用这个功能了。但你们知道,还提供了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交流吗?简称:邮箱。知道吗? 生答:知道(估计有30%左右的人会这样回答)。 师问:那你会用邮箱吗? 生答:......(估计说会的人就不多了) 导入新课: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邮箱。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邮箱。 快速演示讲解: 如何开通邮箱,如何打开邮箱,电子邮件的格式; 如何阅读邮件内容。(6分钟) 布置任务: 给老师写一封信,打个招呼,告诉我你的姓名、班级等信息。我的号是:12345678。 学生完成任务(10分钟) (
6、任务完成得很好,老师给每个学生回复一封信,让学生阅读信的内容) 再提出新的问题:如果你要发送个文件给我,怎么办呢?引入带附件电子邮件的问题。 布置第二个任务: 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上交给老师一份作业,作业是个ail等。以后我们还会学习这类软件的使用,以便更好地用好电子邮件。 6.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教师布置任务、引导、讲解、点评和学生练习、模仿到自主探究,并将探究的成果对全班进行分享的过程中进行的。老师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6.1成功的地方
7、在本堂课上,将作为导入新课的内容是第一个成功的地方。因为每个学生都用过,很熟悉,用它作为引子,学生会感到非常亲切,对学习新知识也会感到很自然。 第二个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全程采用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得好的人有机会充当老师教其它的同学,激发他们的自豪感,激励更多的人去发现、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个时间是学生最活跃的时间,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6.2不足和经验 在上本课前,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号,如果有一个人没有号,就会面临问题,他的进程就会落后。 还有在自主探究学习的
8、时候,学生的纪律难以掌握,当你将控制权交给发现新功能的学生时,部分被剥夺学习权利的人会有意见,发出一些声音;探究学习也是个摸索的过程,会浪费一些时间,在时间上也难以掌握,可能难以将网站提供的全部功能都介绍给学生。 还有就是学生差异问题比较突出。因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不同,必然会有个别学生的底子薄、素质差、一些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