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依儿童之福利院生活现状思考

失依儿童之福利院生活现状思考

ID:24871631

大小:65.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6

失依儿童之福利院生活现状思考_第1页
失依儿童之福利院生活现状思考_第2页
失依儿童之福利院生活现状思考_第3页
失依儿童之福利院生活现状思考_第4页
失依儿童之福利院生活现状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失依儿童之福利院生活现状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失依儿童之福利院生活现状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福利机构养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具体涉及福利院的机构属性、人员配置、资金来源以及在其中生活的失依儿童的健康、心理、教育等方面,论证了传统的院舍养育方式向福利社会化演变的必然性。而后进一步结合国内外的家庭寄养模式发展现状,探究其在我国的实行的合理性,从而切实保障失依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使每一个失依儿童都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关键词:福利机构;失依儿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图分类号:C913.7D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

2、(2015)01-0048-02作者简介:张瑾(1989-),女,汉族,山东邹城人,西南民族大学2013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读;程星星(198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2013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读。一、当前我国儿童福利院发展的局限性1949年以来,我国儿童福利机构的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发展,福利机构自身的弊端以及实践中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失依儿童生理心理各方面的成长与发展的限制首先,从生活在福利院的儿童自身角度出发,福利机构的集中性让他们缺少正常的家

3、庭关爱。其次,从儿童福利院的所处的地理位置上分析,为了追求整体环境及基础设施,必须选择占地面积较大的地方,又由于经费的限制只能选址在处偏僻的地方,而院内的孩子没有必要的手续与安排是无法出行的,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像牢笼一样折断了他们的翅膀,禁锢了他们的思想,阻断了他们的正常社会化进程。(二)福利机构在运作中的弊端第一,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因为许多工作人员是在社会上临时招聘的,不具备专业知识,可能会出现对收养儿童的虐待和疏忽行为。同时由于福利院儿童中的特殊群体__残疾儿童占据相当比重,缺少医师、

4、心理辅导师等儿童福利机构的专业工作人员的问题更是尤为突出。第二,工作人员不足。就目前的中国福利院现状来看,工作人员对于需要照顾的孩子来说是供不应求的,经常是一名工作人员要同时兼顾多个儿童,儿童由此而得不到完全的呵护。第三,内部管理松散。民政部门采取的是“直属、直管”的管理模式,导致这些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始终难以提高。(三)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近年来,因为失依儿童的增多,儿童福利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职工队伍的扩大成为必然,国家在资源配置和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优惠,但是在其

5、他的融资渠道发展缓慢的大环境下,政府财政的压力仍在不断增大,财政支持日渐捉襟见肘。二、我国家庭寄养模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综上可以看出,传统的福利机构养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探寻比它更加合理与完善的其他方法成为了政府及学者的目标和方向。经过几十年的探宄,国外日渐成熟的家庭寄养模式进入了研究者的视角:家庭寄养,即fostercare,是一种由社会儿童福利院机构,以一定的法定手续使孤残儿童,进入那些愿意对他们提供家庭照顾责任的家庭实施养育的模式。我国民政部颁布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民发(2003

6、)144号),为中国家庭寄养模式的运行提供了立法依据与指导。所谓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指由政府出资,由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选择合适的家庭,由家庭为儿童提供所需的生活照料和服务,使儿童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细致的照顾和关爱。自上世界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山西、四川等地实行家庭寄养,至今已20余年,根据我国实践分析,较传统福利院寄养模式,家庭寄养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寄养模式为失依儿童提供家庭温暖在人的早期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人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童年是人一生中社

7、会化的关键时期,儿童在这一时期的智力水平、人格特征和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其以后的社会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庭在这一时期正好担负着最主要的教化责任。而且,家庭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儿童通过耳濡目染的家庭生活,以及对家庭生活中行为规范和社会交往规范的身体力行,在潜意识中培养了其社会角色意识,为其以后更好地适应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奠定了基础。(二)家庭寄养为失依儿童创造了健康的交际环境福利院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儿童在其中所接触的人相对固定和特殊,没有普遍性,这将导致其在认知

8、上的不完整,一成不变的交际圈也可能影响其性格的形成。所以,他们必须提前面对社会,与同伴交往,而不是仅局限于福利院的伙伴。同伴交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影响到儿童的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和人际交往,对于儿童融入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寄养模式为失依儿童创造了健康的交际环境,还原社会交往本来面目,让儿童在交往实践中学会解决同伴交往的冲突,进而不断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增强社会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