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内问候语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我国国内问候语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ID:24864844

大小:62.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我国国内问候语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_第1页
我国国内问候语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_第2页
我国国内问候语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_第3页
我国国内问候语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国内问候语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国内问候语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其,语言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变化发展。问候语作为人们H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言语形式之一,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体现在日常的问候语当中。木文通过对比国内外问候语研究,选取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至木世纪前十年的问候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六十年我国问候语的变迁,试图揭示问候语的变化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关键词:问候语;国内外问候语研究;社会一、引言问候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言语行为之一。问候语又叫见面语,是人们重要的交际用语,见面问候打招呼是语言日

2、常牛.活中最频繁使用的言语形式。无论是陌生人之间,还是熟人朋友之间,无论是初次见面还是朋友相见,问候语都是十分重要的言语形式。社会语言学家Ventola(1979.c.f.陈融,1986)曾经说过,“问候语最基木的功能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先前建立起的关系的一种确认。”Chen(1991)指岀,“通过问候,说话人一方面暗示了对对方的态度,同时也开始了相互间的下一步交流。”二、问候语的国内外研究(一)国外问候语研究国外学者自上世纪中叶从不同角度对问候语进行了研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上世纪六十年代会话分析的兴起,以H.Sacks和E.Schegloff为代表的民族方

3、法论者致力于研宄会话结构,认为绝大多数的问候语都采用相邻对的形式。社会学家ErvingGoffman认为作为交际开始的标志和认定,问候语具有建立或结束人及关系的作用,是礼仪化的行为。j.javer通过深入问候语的理论基础后指出问候语作为常规用语属于礼貌用语,因此受到礼貌原则和社会因素如血缘关系、社会地位、场合等的制约,进而影响问候语的选择。E.Googy通过研究加纳语中问候语的使用,提出问候语出现在社会交往的开端,是用来开始H常交往的语言。问候语能确定并巩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能为某个特殊的0的调控人际关系。上述研究表明,问候语可以反应社会的人际关系、社会

4、结构,甚至整个文化,研宄问候语对理解相应的社会现象及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二)国内问候语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问候语研究虽起步晚,直接研究少,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我国最早研究问候语的学者之一是陈松岑,他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问候语进行调查研究。指出问候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对交际双方关系的认定,并把问候语分为四类:交谈型、问候型、称谓型和伴随语言型。曲卫国与陈流芳分析了语言形式、话题和语用等对汉语问候语制约,归纳得出汉语问候语的三个特征:话题的开放性、可转换性、句式的多样性。郭攀初步把汉语问候语划分为招呼语、问询语、狭义问候语三个类型。章礼霞专门研究了“吃了吗”这

5、一汉语问候语的文化内涵,从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美感和礼制研究“吃了吗”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问候语,同吋也分析了外来文化冲击下问候语多元化“吃了吗”的日渐衰微之势。三、问候语与社会变迁Giglioli提出:“言语行为的规律性变异反应了一种社会关系体系中存在制约机制”。Wardhaugh曾说“没有人总讲同一语体或风格的话,人们总是利用言语的差异去表述不同的交际意图。”这说明,语言的变化(变异)受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制约。简而言之,语言作为社会组织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演变的。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很多方面联系的。(罗常培,2011:106-107)问候语作为语言

6、形式的一种,反映了社会群体的惯和文化。毋庸置疑,问候语与社会变迁冇着千丝万缕的联系。60、70年代的中国,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能不能吃饱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投射于国人潜意识中的除了"吃饭"之外,艿他的一切事物都退居次要地位。这样一来,无论是民与民之间,还是民与官之间,见面吋第一句问候语便是“吃了吗?”也就有三句话不离“吃”的意味了。然而,“吃了吗?”这一经典问候语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使用,只不过60、70年代的人们使用地更加频繁。中国向来推崇“民以食为天”、“人非饮食不能生存”,吃饭也是最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事情。所以即使在温饱已经解

7、决的当代,打招呼问候吃饭依然是常说常新的话题。然而,问候语毫无疑问地具有了吋代特征,打上吋代的烙印。“吃了吗?”占据半壁江山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素质的提高,国外的问候语如“Hello”、“Hi”、“晚安”、“早上好”开始越来越多地被人们使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朋友见面问一声,“发财”或“哪里发财”,也是和现实生活相•一致的。反映了人们渴望更大限度地获得财富,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到了上世纪80年代,人与人见面时,最常见的问候语莫过于“下了吗?”之类,明白人都懂得这是问是否下海

8、经商,“下了吗?”是发展商品经济之意的缩写或者是简称!人们通过问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