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55562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6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古丽尼沙汗·卡司木(新疆和田民丰县第一高中学校 848500)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它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趋向。对中学生来说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好奇”。他们常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提出一些教师也可能没有思想准备甚至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正负数时,学生就会问为什么要把整数、分数叫做有理数,难道还有无理数吗?有
2、的学生平时喜欢搞“小动作”,把计算器、复读机、手表等东西拆开来,看看里面的零件。这种好奇心和探求欲望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也是发明创造的前期准备。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心爱护他们的好奇心,要铭记陶行知说过的那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这一心理特征,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缺乏兴趣,学什么都是难以学好的,更谈不上创新。二、让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创新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创新的第一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发明与创造往住是从质疑开始的。我
3、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是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重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善于求同思维,而缺乏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做“学问”。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懒于思考,不会提问的人也就无创新可言。提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参与思考,敢于提问,勇于创新,从而增强了创新能力。三、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的发展史表明,数学上的每一次重大进展,常常是以数学家的直觉思维为先导,以艰难曲折的探索发现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挫折与失败
4、,喜悦与苦恼,是数学家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完美结合与体现。但作为教材却无法把这些都编写进去,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套以定义、定理、公理编织的近乎完美的逻辑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尽可能地再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数学原理和方法的获取以及数学方法的选择过程。同时教师更应努力展示自己的真实思维过程,特别是思考方法的选择过程,尝试过程。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注重归纳,类比,直觉和演绎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注重启发学生怀疑的精神,珍视学生的疑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找好适合学生的课题。突出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指导,加强示范和引导,使学生真正
5、做到学以致用,并从中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四、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科学成果的,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
6、高中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五、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脑手二者的相辅相成,能使大脑左右两半球趋于阶同活动,使两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发挥并结合,这对激发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无疑是非常大的,“心之官则思”。思维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是十分重要的。某种意义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想”出来的,牛顿在
7、谈及成功的秘诀时,曾说“我一直在想、想、想”。只有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才能冲破旧藩篱,立异标新,发挥其创造性的威力。在培养想象力方面,数学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六、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现在不少学校,课程从早到晚,作业又多得做不完,试问,学生还有什么主体性可发挥,有什么时间去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教育应以丰富多彩的课外话动为载体,离开了时间的保证,又哪里去寻找这样的空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落实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