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54796
大小:68.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应用效果初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应用效果初评株洲市中心医院,湖南株洲412000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均得到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
2、有效率分别为96.1%和64.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友异(P<0.05)o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该散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血液学指标,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贫血;临床疗效贫血指的是患者的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大大低于正常值的情况,临床上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特别是一些严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很容易伴发贫血,如恶性肿瘤、肾性疾病、慢性心力衰竭等都常合并贫血的发生[1、2]。而患贫血的患者,血容量降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还会对相关原发疾病的治疗造成一定的干扰。木文就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促红细胞生
3、成素治疗贫血的临床效果。只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3例,患者的年龄在19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3.3)岁;病程在3个月到10年之间,平均(4.5±1.3)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3.4)岁;病程在4个月到11年之间,平均(4.7±1.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4、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包括亚铁制剂、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生产厂家:上海科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S20043057)治疗,经肌肉注射,每天1次,每次给药量为lOOOOUo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Hb)和红细胞压积(Het)等进行测定,并比较其变化情况(检测方法是:空腹条件下经静脉抽血,并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其进行检测)。疗效评价标准[3】:以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程度在30g/L及以上,红细胞压积的
5、上升程度超过5%,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的情况为显效;以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程度在15-30g/L之间,红细胞压积的上升程度在3%-5%之间,主要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的情况为有效;以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程度在不达15g/L,且红细胞压积的上升程度在3%以下,主要临床症状无改善的情况为无效。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均得到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提高
6、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o见表1。3讨论贫血的发生的原因在于患者的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等显著下降,而苏下降的程度不同,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同,发病吋,其皮肤黏膜、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正常代偿、耐受能力都会比较严重的影响[4】,并表现出皮肤苍白、腹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减低、气促、呼吸困难、头昏头痛、耳鸣、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降低等表现,重者还会发生心悸、心率失常、贫血性心脏病等情况。由于红细胞容量的测定相对比较复杂,临床上主要通过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et)等血常规指标来进行判定。常规的贫血治疗方法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必要
7、情况下,需要采用输血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考虑到输血本身的适应证比较严格,加上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感染风险和各种输血反应,治疗中更倾向于选择多种操作简单、快捷、及吋、有效的方法来对临床症状进行改善[5】,同时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本文对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发现其显著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得到明显的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其作用发挥机制在于:在骨髓造血微环境下促使红细胞的生成与红系祖细胞凋亡,刺激干细胞增殖分化。M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