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组讨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分组讨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ID:24853655

大小:58.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分组讨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分组讨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分组讨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分组讨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分组讨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山东临清市林庆小学张宗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机械地教,把知识简单地通过填鸭式教学全部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学,把知识不加思考一古脑儿全部吸收。而是要最大限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热烈的气氛中自觉地把知识内化为自己个人的能力和才干,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在教学中初步尝试适时地运用分组讨论这一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小组合作,培养协作精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

2、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我把水平不同的前后四个同学分为一组,编好学号并选好组长。当需要进行分组讨论时,由组长负责,学生按不同的编号顺序进行讨论。讨论时小组内可以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如意见基木相同,可适当补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反驳。这样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可以共同进步,并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分组讨论,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些原来比较难的问题原来只有少数几个尖子学生唱独角戏,现在通过讨论,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启发,变难为易,举手发言的人数明显增多,学生学习兴趣也比以前浓厚多了。二、明确要求,适时讨论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

3、问题都适合讨论,有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答,这就不必再通过讨论这一途径来实现。而有些问题虽然学牛.不能独立思考解答,但也不适于运用讨论的方法来完成,而是要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观察或其他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因此,选择适当的问题和时机,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分组讨论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在教学四年级“商不变性质”吋,尝试运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教学,在出示6÷3=212÷6=224÷12=2这一组算式后,请同学分组讨论:看一看这几道题0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学习热情很高,讨论时有的说商都是2;有的说被除

4、数和除数都乘以相同的倍数,所以商才会是2。这样的讨论比起全班共同讨论来,发言的面更广,调动了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思维,起到了以好带差的作用。又如在教学复合应用题例1“王阿姨要缝320件衣服,已经完成了140件。剩下的在4天里完成,平均每天要缝衣服多少件?”吋让学生讨论:320件、140件都是工作量,应该用哪一个工作量去除以工作吋间4天呢?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教学例1的关键,要用对应的工作量除以对应的工作吋间才能得到工作效率。这样的问题如果让学生单独思考有一定的难度。经过分组讨论,学生很明确地知道320件是总的工作量,140件是己经完成的工作量,(320-140)件才是剩

5、下的工作量,要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剩下的工作吋间4天才能得到工作效率。一道看似复杂的应用题,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就这样很快得到了正确的解答方法,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三、及吋点拨,启迪学生思维学生分组讨论吋,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存在分歧意见是经常的,也是正常的。当学生发生分歧,讨论陷入僵局吋,教师的及吋点拨能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启迪学生积极地思维,直至问题越辩越明,最后达成成共识。如:我在教学运用除法的基本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吋,有这样一道判断题1000÷125×8=1000÷(125×8),好

6、多冋学认为是对的,以致于认为错的同学不敢说明理由。这时,我就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中反馈,让认为对的同学说理由,他们说,因为125乘以8等于1000,所以要先算。再让认为错的同学说理由。有的说1000÷125÷8=1000÷(125×8),所以1000÷125×8=1000÷(125×8),所以1000÷125×8=1000÷(125×8)是错的;还有的说1000÷125×8=64,10

7、00÷(125×8)=1,所以1000÷125×8=1000÷(125×8)是错的通过这样的讨论说理,学生不再是盲0跟从老师被动地学而是牢牢地抓住了学习的主动权,大胆而有0的地思维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上有效而适时地进行分组讨论,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在教学中,我初步尝试了运用这种手段改进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许多做法不够成熟,特别是在如何提高分组讨论的质量方面还需不断摸索和改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