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5107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摘要:数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本文中,笔者从激趣、协作、多层次和自主创新方面简单表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能力;兴趣;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怎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真正放松的状态下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活动中来,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认知的积极性。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就要营造一个好的情境,不仅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知识、认识问题的所在、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
2、好奇心,自觉参与到故事情境中去。比如在“圆柱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把小学生们带入了可爱的小动物身边:又到了动物世界的泼水节,熊大和熊二各自拿着一个水桶,熊大拿的蓝色水桶(又粗又矮),熊二也拿了一个黄色的水桶(又细又高),两兄弟一见面,熊大说:“我的蓝色水桶粗,水装的多。”熊二把自己的黄色水桶往熊大的蓝色水桶旁一放,指着自己的黄色水桶说:“快来看啊,我的水桶比你高,水装的比你多。”两兄弟因为谁桶装水多的问题,争了起来,请了光头强来当裁判。光头强挠了挠头,想不出办法。就在这时,我问道:“4小朋友们,谁能帮助光头强?比较一下到底是熊大桶里的水多?还是熊二桶里
3、的水多?”此时,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争着要帮助光头强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们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课堂氛围活跃。 二、分组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老师在课堂中,不仅扮演者“授业解惑者”,更要贴切地作为一个“指引者”,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其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相信能够通过团队的协作,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圆柱的体积”这部分教学时,推导出公式V=sh,我并没有照搬书本上的例题,而是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发了一个小水桶,让各组推举一个小组长,带领着各自的组员分头去找材料,想出一个
4、解决办法,找出跟圆柱体积相关的影响条件。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各自组的活动中,有的小队员忙着用尺子测量水桶的直径,有的负责记录测量数据,有的负责运算,还有监督员、生怕出了差错,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数学学习中,而且协作顺利、配合默契。通过分学习小组,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过程,掌握知识点,为以后更好的解决现实问题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多层次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多层次教学,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习认知水平,让每个学生在各自层次内都能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1)课堂上:比如在“商不变”这部分教学时,将学生
5、分成红、黄、蓝、绿四个队,每两队PK。每个队伍中,有一到两名反应较快的高层次学生作为小指导员、中层次学生负责主题讨论,较低层次学生将讨论结果公布。将题目48÷44=12中除数、被除数进行观察、简化后再观察,看下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通过这样的分层次教学,充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体现式学习,增加自信心同时,体验成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2)课堂后:比如在课后作业方面,进一步巩固课堂的教学成果。家庭作业不仅是老师查验学生是否掌握学习知识,也是家长了解孩子的动态,并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所以,数学作业的布置上比较有技巧,让高层次的灵活多变掌握学习技巧、中
6、层的孩子则多巩固知识点、较低层次的则多鼓励。换言之,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尊重,更轻松学习,掌握知识,巩固提高。 四、敢于创新,是自主参与的动力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的教育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造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生动丰富的表达方式,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尤其在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创新实用的就地取材,进一步分层次分小组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样化的发展。比如,在“商不变的性质”的教学时,老师对原有教科书上的“表格”进行了改革:第一组:32÷4=8,
7、320÷40=8,3200÷400=8。第二组:32÷(4×2)=4,(32×10)÷4=80,(32×10)÷(4×2)=40。 (2)创新多变的课堂设计。课堂中,教师教授给学生的永远都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创新多变的活动设计,是指引学生启迪智慧的指路牌。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4,教师也要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引,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培养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①一题多变。一题多变,可以使学生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举一反三。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一课,教师可以根据“光
8、明小学六年级男生20人,女生25人,男生是女生的百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