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6367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新性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想谈一些肤浅的看法。【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111-01长久以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进展缓慢,本人认为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等。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等等。但一个创新能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见解,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记
2、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开展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需要。创新教育是应用创新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新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新的个性品质。1.重视创新意识5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奋斗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攀登,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
3、新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造福人类。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等等。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新品质,研究科学创新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4、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而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我们教师有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会寻找知识、处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运用知识,达到一种自身的突破和超越。从而使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重视观察实践5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新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
5、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新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新中占有重要作用。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5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
6、才能水到渠成。创新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应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记得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是对头脑中接收和存贮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排列、重组、创新出来的感知过甚至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过程。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源泉,
7、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活动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4.培养自行探究方法的能力5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确定实际的步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成正比。所以,要重视培养创新型学习方法和策略,训练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一位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
8、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教师上课时,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研究”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