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反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ID:24844542

大小:57.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反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_第1页
反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_第2页
反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_第3页
资源描述:

《反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三中学744600面对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新形势,在这里木人还想继续谈谈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熟悉,是因为提到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就是使学生动起来,使学生自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教师要在课前激发兴趣,在课上善于创设情境等,这些理论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如在文木的诵读与理解中,

2、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乂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这样的“动”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主动”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木人就“让学生动起来”这个话题有些许感触。一、把教学内容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使他们

3、有“动”的欲望学生厌学往往是因为所学内容离他们生活太远,“就文说文”显得枯燥无味,所以有必要把内容延伸到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动的欲望。如,学习《心声》时,读完课文,从学生的眼神中,我读出来,他们有话要说,因为,我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寄宿生很多,相比城里的学生他们总是有些自卑。上课也很少主动发言,于是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实话实说。师:《心声》里写了主人京京的哪些心声?生1:京京渴望朗读课文的心声;生2: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的心声;生3:对亲人、朋友的思念的心声;生4:渴望家庭和谐的心声;生5:渴望老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从他们的发言中我读

4、出了新的“心声”,顺势让他们拿出笔写写读后感,看见有学生写的题目是《做最好的自己》,《做个好学生》……我眼前顿吋亮起来了,我眼前就是一朵朵尽情绽放的花蕾。二、联系旧知,使学生有“动”的基础学生有动的欲望,还应有动的基础,教师要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必须在深潭中投石,水愈深,面愈广,浪才愈多。把“动”建立在学生旧知的基础上,效果才会更佳。如在讨论《子路、曾皙、冉冇、公西华侍坐》之孔子为什么赞赏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一理想吋,我问到“同在春天,杜甫却写出‘感吋花溅泪,恨别鸟惊心&rsqU0;,他为什么不&l

5、squo;浴’不‘咏’?”学们马上想到杜甫生活在兵荒马乱之吋,国势艰危,生灵涂炭,满0疮痍,而自己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无心“浴”、“咏”。我顺势引导“既然这样,那么曾皙间接描绘了怎样一副社会图景?孔子为什么赞同?”同学们基本都能冋答上“太平盛世”“符合孔子理想”等关键词句。三、巧设问题,使学生找准“动”的方向分析课文时,注意从课文中一些极易被忽视的细节入手,学生才能更好地找准分析课文中蕴含的丰厚意蕴。如:《故乡》一文中“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看着叔叔的手、脸,心

6、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并“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最终是一个孩子道破真相:“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等三处细节描写进行了对比探析:第一处寄寓着作者对未来人际关系的深情渴盼,希望未来的人们能够意气相投,消除隔膜,消除等级观念;第二处表现了“我”对处于贫困潦倒境遇的叔叔的深切Ml情,对无义寡情的父母的困惑和不满;第三处借此提出了永葆孩子的纯朴天性,以拯救污浊世风的问题。三文虽展现的是不同国度、不同吋代的社会生活,但其有共同点,文中共同展现了两种世界,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几处细节均表现文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儿童世界,寄寓着作

7、者对理想未来的渴盼与追求,充满了深沉的现实关怀,引发了人们对人性变异的社会学思考。使我深深感到,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讨论效果。四、发挥想象,使学生在“动”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认识事物能突破思维定势的限制。一直以来,师生对课文的解读,受制于教参、教辅资料、权威解读,语文课上得味同嚼蜡,全没了新意,活力不足。老师充当了教参的传声简,学生充当着灌输的容器,创造性思维被极大地扼杀了。因此课文解读上,不妨发散思维,多元解读,多向权威挑战,多做“翻案文章”。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深深感到,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在学生“动”

8、上下功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