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33610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6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求平均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求平均数》!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小华4天读完60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2.一个上下同样粗的杯子里装有16厘米深的水,把这些水平均倒
2、在4个同样粗细的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3.小明和小刚的体重和是160斤,平均体重多少斤? 师:上述1、2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每一份都一样多,而第3题是把两个数的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不一定是实际数.所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是有区别的.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2.教学例2. (1)出示
3、例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2)组织讨论: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水面高度同样的高度值. (4)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度要求叠放四堆来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动脑动手操作一下,使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 (5)学生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
4、 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或把积木全部叠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 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第二种:直接移多补少.从6厘米中取2厘米放入2厘米杯中,从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入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这说明原来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6)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我们得到了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操作时,我们使水杯的水面实际高度发生了变化,平均高度得到了,而原来4杯水水面高度却发生了变化.而现实生活中
5、,很多求平均数的情况是不允许改变原值的.例如:高个身高180厘米,矮个身高140厘米,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并不是把高个的身体削下一部分来,接在矮个身体上,使两人身高相等.由此可见,通过直接操作的方法来求平均数,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不通过操作,直接通过计算,能不能求出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呢?怎样计算方便呢? (7)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6+3+5+2)÷4 =16÷4 =4(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小结:通过上题的计算,进一步明确:应先相加求出高度总和,再用高
6、度和除以杯子数,得到平均高度. (8)看例2与复习题,两题的结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明确:复习题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结果,即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数,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的平均值,而每个杯中水面的实际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们的实际高度并不要求发生变化. (9)反馈练习. 小强投掷三次垒球,每次的成绩分别是:28米、29米、27米.求平均成绩. 3.教学例3. (1)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6个同学,第二组有7个同学,下面是两组同学身高的统计表(单位
7、:厘米)学生号1234567平均一组136142140135137144——二组132141133138145135142 (2)读题,组织学生讨论:两组人数不同,每人的身高也不尽相同,想要直接比较出哪一组的身高较高,怎么做比较好呢? (3)根据讨论结果,明确先求出每组的平均身高,再进行比较. (4)列式计算. 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6+142+140+135+137+144)÷6 =834÷6 =139(厘米) 第二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
8、5+142)÷7 =966÷7 =138(厘米) 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比第二小组的高多少? 139-138=1(厘米) 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5)反馈练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