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文”评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考试作文”评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ID:2483054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考试作文”评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1页
“考试作文”评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2页
“考试作文”评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3页
“考试作文”评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考试作文”评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考试作文”评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写作能力的培养应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然而在广大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众多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释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等基础知识的理解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一是作文教学见效慢,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二是由于多年来在考试中对作文的评改存在着种种弊端(我们把考试中的作文且称其为“考试作文”),导致了语文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忽视”。而第二种因素恰恰是最重要的一种因素。  一、考试作文评改的弊端及其危害  1.弊端  考试作文的评改本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然而农村学校对“

2、考试作文”的评改,存在很多问题:①只看开头与结尾;②看作文的长短;③看文面整洁以否,凭印象的分。翻阅近三年的的语文试卷发现,80%以上的作文得分均在优良之间,只有少数试卷因为篇幅明显不够,得分较低。这些作文真的很优秀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2、.危害  这种对“考试作文”4评改的随意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相当的危害。首先,它把语文教学的目的引上了歧途。教学语文,旨在对语言工具的运用;考察语文,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如果我们不重视作文的考查,或者说不重视对考试作文的评改,就是去了考察语文的本意。其次,挫伤了教师对作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知道,“考试是教师的指挥棒,分数是学生的晴雨表”。由于对“考试作文”的评改的随意性,使得平时注重作文教学的教师因为得不到肯定,而对作文教学失去了信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谈不上再有所提高,因为这是一个导向问题。  3.原因  导致作文评改出现问题的原因,客观上讲,首先是批阅的数量与时间的矛盾,即需要评改的数量多,时间紧。大到一个乡镇,小到一个学区、一所初中,多则上千,少则几百份,而平改作文的教师一般只有一两个人,时间为半天。一两个人在半天时间要面对成百上千份试卷,评改质量可想而知。其次是评改标准问题。多年来,除了中考

4、,一般都没有明确的评改标准,都是评卷教师自己心中定标准,事后无人也无法复审,这就给评卷教师的随意性带来了可能。主观上讲是负责评卷的教师对作文评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认真对待作文评改。  二、作文评改的实验改革  如何消除这些弊端,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怎样才能使“考试作文”的评改既省时又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一方面需要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加强作文评改的责任心,努力提高评改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对考查形式和评改方法进行改革。  (一)作文考试形式的改革。4  对考试形式的改革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作文考试与基础知识的考查分开进行。作文考试以竞赛的形式

5、放在期末考试前独立进行,成绩计入语文总分。这样就有了充足的评改时间和教师,有助于作文评改质量的提高,可以引起语文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另一种方式是把作文试卷与基础知识试题一并发放,考后保密员对每篇作文进行编号,把密封部分剪下保存,试卷上只留编号,评改后对号入座,保证了评改质量。在时间安排上每次考试,首考语文,为评改作文留出更多的时间。  (二)作文评改方法的改革  1.制定评改标准  依据教学大纲,参照中招作文评改标准,从思想内容(30%)、语言表达(50%)、结构条理(20%)等三方面,把学生作文大体分成三等五类:  一等卷:感情真

6、实,内容健康,中心明确,议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文字通顺,语言精练,表达方式运用恰当,基本无病句;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结构合理。  二等卷:感情真实,内容健康,中心基本明确,议论文观点基本正确;语言通顺,表达方式运用比较恰当,基本无病句;条理比较清晰,结构基本合理。  三等卷:感情不真实或内容不健康,中心不明确;文字不通顺,表达方式运用不恰当,病句较多;条理不清晰,结构不合理。  卷面分(5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给3分;书写潦草,卷面涂抹现象较多的给1分;其余给3分。  2.改革评改方法4  两人同时独立评阅。两个得分进行对比平均:两人均选为上

7、等的为一类试卷,一般在90%以上给分;各自选为上等的为二类,一般在80%以上给分;两人均选为下等的为五类,一般在60%以下给分;各自选为下等的为四类,一般在60%以上给分;其余为三类试卷,一般在70%以上给分。  这种评改方法是两人总揽全篇,共同批阅,整体质量较高。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