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2851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究 习作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基本表达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低年级作文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求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一提起习作,许多学生都觉得无话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习作教学方面的探讨,对于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积累了一点肤浅的成功经验,现总结归纳如下:
2、 一、拓宽习作素材获取的渠道 大多数学生害怕习作的根本原因是无内容可写。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渠道去捕捉习作素材,解决习作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一)从阅读积累中去获取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它们也是从来不分家、相辅相成的。我的做法: 首先,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建立“语汇库”4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平时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第二是生活。
3、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习作就会妙笔生花。 其次,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二)从实践活动中获取素材 要使学生习作有话可写,又能写出真情实感,必须有意识的把习作训练与组织学生活动
4、结合起来,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宽视野,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习作的素材,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经常有计划地结合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如结合学校课程资源,在校内组织开展打篮球、拔河、跳绳等比赛活动;根据法定节假日,引导学生在参观、扫墓、中秋、公益宣传等活动中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感受,尽可能让学生多收集一些原始材料,习作时,学生就会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并能写出真情实感。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给学生打预防针、体检的机会,让学生谈谈打针、体检时的感受,并让学生写下来。4
5、 二、读写结合,注重积累 (一)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文心雕龙?物色》中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们首先是由于触“物”才生了“情”,有了写作的动机与欲望,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然而,学生的阅读仅靠文本中有限的篇幅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学生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还要在课外阅读中得到锻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随时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养成积累的习惯,懂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在阅读中汲取语言养料,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和谐的美,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 (二)通过写日记积
6、累 写日记的方式灵活、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相对于其它形式的习作教学更自由,更开放,更贴进生活,更易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是完成小学写作训练任务的有效手段。所以它最为学生所接受所喜欢,使学生的习作更主动,更具创造性。比如:组织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及时地写出来。因此可以说日记是学生练笔的重要途径。 三、启发想像,引导创新 目前,小学习作教学仍然偏重于传统训练,学生的模仿能力得到了强化,但思维能力却弱化了。很多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感情虚假,缺少自己的思考,根本谈不上想像和创新。那么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怎样启发学生想像,引导学生创
7、新呢?4 首先,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会让学生写《我的童年》这篇习作;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以后,让学生写一篇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习作。这样就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写出来的习作也会比较新颖。 其次,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全面调动学生感官的特点,还具有超越有限的教学时空的特点。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想像,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