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方法

浅谈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方法

ID:24815431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方法_第1页
浅谈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方法_第2页
浅谈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方法_第3页
浅谈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方法_第4页
浅谈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方法  【摘要】通过对我校一些农村学困生成因的调查研究,剖析学困生变化过程,找出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提出相应转化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校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一个让人纠结的名字。学生心情难受、心灰意冷或自暴自弃,家长心急火燎或叹息无奈,教师困扰,学校担心,社会关注。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学困生是目前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只有弄清他们形成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1.农村学困生的成因。  1.1家庭生活困难。  我校学生基本都是来自附近农村,父母都是农民

2、或是农民工,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他们中的多数比较沉闷,性格大多内向,特别是一些单亲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障碍。因家庭生活困难,怕同学看不起,很少参加同学间的交往。学习上欠主动,不懂的又不敢问,久而久之,学习成绩跟不上了,学习态度也变差了,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没人看管,课堂上整天无精打采的,学习成绩和课堂纪律都较差。  1.2学习目标不明。6  学困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没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明确,在学习上相当消极被动,把学习当做一项困难甚至厌恶的任务。他们厌倦学习,逃避学习,不情愿上课,上课时无精打采;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能抄则抄,或干脆让别的同学代做。因此,学习效果老提不上去,教师上课也

3、觉得吃力。例如,现在八年级的六班学生,班主任、课任老师为学生违犯纪律和不完成作业的事头疼,每天都见有三五个学生被带到办公室来谈话做事。  1.3教学方法单一。  在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评价方式单一,即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让学困生屡考屡败,他们没有成功感,无奈甘心于落后的现状。二是教学方式单一,一节课下来基本上是“讲解法”,“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毫无兴趣,每一节课都成了“痛苦的劳役”,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或迫于父母的压力才到学校来学习,完全是一种被迫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只知一味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变化。

4、他们不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讲解清楚,有些老师为了提高成绩,拼命布置大量的学生难以完成的课外作业,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样必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生甚至有抵触情绪。这是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1.4校园生活单调。6  我校目前采用几乎是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就是防止外部干扰,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但是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不少问题,其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十分单调。我校面积不大,学生活动场所有限,每天上课7节,没有课外活动时间,虽然排有体育课和课间操,但很多学生都不认真,不感兴趣,应付了事。少之又少的比赛活动,又是少数学生的事。大部分学生几乎每天都是在宿舍-食堂-教室三

5、点间移动,学生学习压力大,十分沉闷,紧张的情绪没处可以发泄,说不定哪天真有学生崩溃。这样的环境没有学困生才怪。  1.5追求高升学率。  现在学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是由于评价机制所决定的。虽然现在讲三分一率了,讲到了低分率,但中考那个指挥棒哪个校长都怕,没有了高升学率还有什么政绩?尽管学生早已不堪重负,尽管每位领导老师都意识到,都跟着政府喊着素质教育,但遗憾的是,口头高喊素质教育,双脚坚定地走着应试教育,近年来,连素质教育喊的力气也没有了,因为又忙于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而师生们都在共同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路上苦苦跋涉。其中留给学困生的教育精力有限,有时只能应付了事,只有无能为力的苦

6、笑。  2.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基础课程改革。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由培养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学生除读大学外,还有多种选择,如技校、高职院校等,使我们的学困生有了盼头,有了方向,他们再也不无目标,不再自暴自弃。这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2完善教学设施。6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既然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2.3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中学生成绩分化呈两极态势,学困生数量大的现实已成为学校领

7、导和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下面是谈下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  ①始终贯穿爱。  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人生来就有爱的需求。学困生也是如此,在家里,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爱;在学校,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在受挫折时,教师的爱给他们自信;在困难时,教师的爱给他们勇气;成功时,教师的爱给他们鼓舞,教师的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