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

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

ID:24808091

大小:59.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6

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_第1页
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_第2页
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_第3页
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_第4页
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启发式教学打破了以往的结论教学模式,符合人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融入了过程式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及提出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对启发式教学还存在着种种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因而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它的教学效果。一、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误区之一:“启发式就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历史教学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历史老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进行“启发式教学”。此做法,看似是“启发”,实质是“代发”。它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的设计,学生学习的主

2、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一些历史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一些孤立、零散、表面的问题,或是一些简单的机械记忆的问题,只是为了设疑而设疑,搞形式。因此,学生不假思索或翻翻课本就可随口答出。对于这种当前历史课堂中最常见的“启发式”,实质上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也没有达到“启发”的目的。误区之二:“启发式教学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总结出正确答案。”常会见到一些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再由老师总结出正确答案。此做法,实际上没有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没有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达到总结历史问题、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的目的。因而,

3、名为“启发式教学”的环节,实则是“结论式教学”。误区之三:“启发式就是通过启发,解决实际问题而得到正确答案。”如此实施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得到的仅仅是“金子”,而不是点石成金的“指头”。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即一个历史事件、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一种历史现象,老师早已分析过评价过,但下次出现同类问题时,学生评价它往往又无所适从,不能举一反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历史教师在回答学生疑难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启发”只是就事论事,而没有用联系的方法从众多具体的历史史实中,经过科学抽象、升华出理性的认识,找出规律来;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理

4、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启发式教学”的含义我国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子日: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原理的阐述。在这句话里,孔子虽然没有概括出“启发式”这一抽象概念,但他指出了“启发式”的实质,即启发和举一反三。启发,关键是调动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首先要自己学自己思,思到实在想不通、道不明的程度,必然产生一种请人启之发之的迫切愿望,这时,教师只要轻轻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既强调学生学、思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举一反三,实质上还是强调发挥

5、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自己的灌输代替学生的思考。在孔子看来,学生品格的养成,学问的充实,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结果;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启发和诱导上;学生的自觉学习处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启发是教师启发,诱导是教师诱导,与放任自流绝不相同。孔子不仅在理论上探究了“启发式教学”,而且在实践上实行得极为自觉。《论语》中就记载孔子实行“启发式教学”的事例。当时子夏问孔子:“‘巧笑情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子夏接着问:“礼后乎?”孔子又回答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

6、己矣。”孔子启发教学的前提是子夏自己先学《诗》,而不是孔子先教子夏《诗》。没有这一点,其余皆不需论。其次是子夏学《诗》,经过自己思考,在“素以为绚”这一句上愤愤悱悱,想不通,道不明。再次,孔子在子夏弄不懂的关键之点上加以启发点拨,一句“绘事后素”一下子点通子夏的思路。最后,子夏一点便透,立刻由“绘事后素”联想到“礼后”,一个人须有忠信之质然后可以学礼。礼好比女人的粉黛衣饰,忠信好比女人的巧笑美目。巧笑美目是天然素质,当然在先;粉黛衣饰是人工文饰,当然在后。子夏闻“绘事后素”而知“礼后”,是闻一而知二,举一而反三。从以上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阐述以及对这

7、一原则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始终强调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隐藏在某种事物后面的问题。正是由于学生的“愤悱”得不到结果时,孔子才去“启发”,启发又“举一反三”。学生无学,教师的启发便无从谈起。孔子对教与学的关系的看法是辩证的,教与学是对立面的统一。而且在他看来,矛盾的主要方面依时转移,不可一定。当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以至心愤愤不能通,口悱悱不能达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学。一旦学生把不解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教师怎样启发点拨学生使之能举一反三成为关键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便转向教的一边。也就是说,在“启发式教学”中,就教学工作而言,教师与学生相比

8、,教师起主导作用;就教与学的主要矛盾而言,既然是矛盾,其对立的双方必然相互转化,不能限定。这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