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02485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体验:叩开习作的大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体验:叩开习作的大门 “生活是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体验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取作文的感悟,让他们在作文中尽情地展示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呢? 一、仔细观察,丰富体验 我国的戏曲表演相当重视体验生活、向生活学习。著名京剧艺术家盖叫天在谈到京剧科班中体验生活时,举过这样的例子:“就拿挑担子来说,那就有许多种,有挑水桶的,有挑酱油的
2、,有挑菜篮的,分量不同,挑法也不同;老年人挑担和年轻小伙子挑担不同;六月暑天挑担和腊月寒天挑担不同。挑着一担菜进城来卖,担子沉,脚步快,脸上是一副愁着卖不出去的神情;卖完了菜,一副空担子往肩上一担,两手向袖里一拢,一摇一晃,那股闲散劲儿和来时又不同。”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无论对于学戏还是写作文,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农忙时节,农村的孩子大多会帮忙干点农活,因而他们写出的文章也就有了真情实感: 沿着田埂往前走,路旁大片野菊热烈地开放着
3、,田野里的水稻已快收割殆尽,大地敞开了褐色的胸膛。丰收过后的田野,显现着幸福的荒凉。4 翻过了一个小小的山坡,我忽然发现了一块稻田,谁家的姑娘在田的那一边挥镰劳作。她弓着腰,左手握着稻根以上的部位,右手紧握镰刀伸往稻根处使劲地拉动,带齿的镰刀便在稻根有韵律地飞舞,然后一转身,将割下的稻谷放在身后铺好,两脚快步挪动,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尽显出劳动的美。作为农村的孩子,我知道这美是艰辛的。 不远处有一位犁田的大伯。他犁田经验丰富。你瞧,他“吭哧吭哧”地挥鞭催牛,右手扶犁,不
4、时左右晃动,以便犁在潮湿的土壤中前进,左手高高地扬起鞭子,却没有一次落在牛的身上。他的眼神关注着那头年老的黄犍,恨不得自己也走上前去帮它拉一把。再看犁过的田,深浅平均,一道道翻过的黑土如长龙翻鳞,排排整齐,远望时,一如正涨潮的波浪,一层一层翻滚而来,煞是壮观。女人则跟在后面,把大锄高高举起,然后一个土疙瘩就开了花。 这既是现场的见闻,也表现出学生的细心。换句话说,正是基于对生活场景的仔细观察,才有了一系列鲜活的描写。否则,没有观察,就没有材料,也就不可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 二、实践活动,真
5、实体验 我们身处农村,农村广阔的田野为我们提供了体验的大舞台。采茶时节,我鼓励学生到茶园采茶。学生在作文中写道:“4我迫不急待地用轻快的手指把嫩绿的小芽儿采下,不一会儿就摘了一小篮子。太阳越升越高,气温越来越高,我采茶的效率却越来越低了,轻快被沉重代替。我努力地把像灌了铅的手抬起来采茶,可是却力不从心。妈妈见了,慈爱地摇摇头,递给我用新茶沏的凉茶水,我“咕咚咕咚”喝了一大杯。那清澈的茶水,带着淡淡的清香。这时我才体会到,在这清香的茶水背后,有着多少茶农的辛苦。”孩子们写出了自己的心声,没有体验
6、是做不到这点的。我还组织孩子们去农田里摘花生,举行摘花生比赛。我们一起制作风筝、放飞风筝……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各种情况:成功与失败、合作与矛盾。当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时,他们的情感会变得细腻,表达的内容便会丰富,充满灵性的语言便如泉水般潺潺地流于笔尖,流向心田,滋润着每一颗纯洁的童心。 三、浸润心灵,引领体验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条件优越。我发现班级学生在校就餐时总是挑食,餐盘中的食物堆得像小山一样,但只吃掉了一个“山尖”,就倒进了泔水桶
7、。我心里想:“是时候对他们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了。”上课时,我神情严肃,放慢语速,一字字、一句句铿锵有力、意味深长地告诉学生:“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经过风吹日晒,经历千辛万苦种了粮食自己舍不得吃,把最新鲜、最好的留给子女,留给宝贝孙子孙女,一天天,一年年,他们的背驼了,头发白了,牙齿掉了,身体有病了。孩子们,当你把香喷喷的米饭、馒头、花卷、包子倒进泔水桶时,你不愧疚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动,不仅反省了自己以前所做过的错事,同时也明白了今后该怎样做。我看到时机成熟,便
8、对孩子们说:“现在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于是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出现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如《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吃不了“兜”着走是美德》《节俭惜福》等。4 我认识到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让学生以文字方式抚摸自己情感最充沛、触角最敏锐的心灵区域,使作文情感炽热而真诚、文字温暖而质感,作文成为回归心灵、回味人生美好体验的旅行,使习作教学真正起到“引导体验、自由表达、以文育人”的目的。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