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94053
大小:6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超声检查和病理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超声检查和病理探析李新练(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河南洛阳471800)【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141-02【摘要】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WT又称Wilms瘤)的超声图象特征,积累超声诊断资料,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超声表现特点,并结合部分患儿的CT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结果16例肾母细胞瘤超声图像表现为不均匀中等回声、低回声或(和)
2、混合性回声,其中5例瘤体内可见大小不一及数量不等的液性暗IX,2例因肿瘤侵入肾盂肾盏致肾盂局限性积水,1例发现肾静脉瘤栓,1例检出下腔静脉瘤栓,2例肾门淋巴结转移。结论典型的肾母细胞瘤超声表现,在小儿肾脏肿瘤中占95%,是儿童腹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儿童肾脏肿瘤应首先考虑此病。超声检查实时灵活,无X线輻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关键词】儿童肾母细胞瘤超声病理肾母细胞瘤乂称为Wilms瘤或者肾胚胎(nephroblastoma),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于肾脏的恶性肿瘤[1-3]。肾母细胞瘤来
3、源于未分化的中胚叶组织,可见未分化的上皮性和间叶性混合组织,后者可化生为脂肪、肌肉、血管、软骨和骨等组织。肿瘤切面呈灰白色鱼肉状,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和钙化。镜下大多数肿瘤不同程度的表现为三相特性,包括肾胚芽性、间质性及上皮性谱系的细胞。但只有由一个或两个细胞谱系组成的两相性或单相性的肿瘤相对常见[4]。患儿往往缺乏全身性症状,一般没有血尿或疼痛,95%以上患儿就诊时以腹部肿块为第一体征[3】。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儿童肾母细胞瘤16例,男10例,女6例,男女比例1.67:1,年龄范围1-9岁,平均
4、年龄为3岁。首发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术前全部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部分肾母细胞瘤患儿还进行了CT检查和IVP检查等。1.2方法使用麦迪逊6000II实吋灰阶超声仪和GEV73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5MHz。取多体位,多切面扫査,部分病例进行X线检查(包括IVP等)和CT常规扫描,必要吋增强检查。2结果2.1超声检查与手术后病理对照16例肾母细胞瘤患者的超声均表现为肾脏形态失常J忡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内部结构清楚显示,瘤体内部的中等冋声和低冋声分布不均匀一致,这与肾母细胞瘤组织成分多样性、
5、复杂性有关。5例超声表现为实质内伴冇大小不等的不规则无冋声区及细小点状冋声,其病理检查肿瘤切面见大小不等的出血和坏死灶;2例超声检查发现轻度局限性肾盂积水,其病理检查发现1例肿瘤长入肾盂,另1例肿瘤靠近并压迫肾门,输尿管壁受浸润;超声检査1例肾静脉和1例下腔静脉异常稍低冋声闭,病理检查其为肾静脉瘤栓和下腔静脉瘤栓,均与病理结果相符合;2例患者肾门淋巴结肿大被超声检出,1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未被发现。2.2CT和IVP与病理对照11例肾母细胞瘤进行了CT检查,其中10例与病理结果相相符,IVP检查的8例肾母
6、细胞瘤中,诊断符合的有7例。CT对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也可提供较准确的信息,可清晰显示包膜是否完整及浸润程度,邻近组织器官、淋巴结及血管受累及远。处器官转移情况。IVP主要用来观察残肾的功能,肾盂、肾盏破坏程度以及肿块与肾盂、肾盏之间的关系,肿瘤对肾盂或输尿管造成压迫吋,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肿瘤侵犯肾盂肾盏吋,可表现为肾盂肾盏边缘模糊,边缘不完整,肾脏大部分被肿瘤浸润£L伴冇肾盂和肾静脉瘤栓形成吋,肾脏可不显影[5】。3讨论肾母细胞瘤,是儿童腹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小儿肾脏肿瘤中占95%,发病
7、率约1/10000[1-3],肿瘤往往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发生转移早。发病高峰年龄大都在3--4岁,而新生儿较为罕见[4]。大多单侧发病,双肾发病率基本相同。临床上肾母细胞瘤患儿往往因偶然发现腹部包块而来就诊,往往缺乏全身症状,一般没奋血尿和疼痛,但大约奋25%的病例可能因为肿瘤导致的肾素分泌增多表现为血压升高[5】。肾母细胞瘤可发生在肾脏的任何部位[4,5】,但大多数开始发生于邻近肾包膜下肾皮质内,呈膨胀性生长,向内可突破假包膜进入肾窦、肾内血管和淋巴管,向外可突破肾包膜侵犯肾周间隙和相邻组织、器官
8、,甚至向远处转移。大多单发,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质地软,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可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为恶性混合瘤,主要含冇胚基、间质和上皮三种主要成分。胚芽细胞基本呈小圆形,胞浆极少,胞核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间胚叶性成分以幼稚的黏液样细胞和梭形细胞为主,也可出现脂肪、平滑肌、横纹肌、骨和软骨组织,致使分化程度差别较大;上皮样成分瘤细胞可呈小管、乳头状、移行细胞及基底细胞状排列,也可见柱状细胞、鱗状细胞和向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细胞[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