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88721
大小:68.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五柳先生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学习目标】1、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2、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3、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介绍作者,导入新课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
2、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2、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年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从少年起就经历了很多政治上的纷扰,后来出仕(当参军和县令这样的小官)到归隐,更遇到了晋宋易代的变迁,他对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丑恶是很不满的。他归隐时四十一岁,虽然有不少复出机会,但直到晚年也“不肯复仕
3、”。六十三岁去世,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著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整体感知课文先学: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后教:合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边读边在课文上标划节奏。明确:三字短句:如好\读书晏如\也四字短句: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复杂长句: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3、跟读课文:要求:模拟人物心态。读出语气、语调。明确:第1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第2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四、默读课文,先学:要求:领会文意。读
4、完后四人小组讨论字意、词意、句意。课堂质疑,向老师提问,全班讨论。后教:第一段:何许:何处许,地方,处所。详:详细地知道。因:因此。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性:人的本性。嗜:喜爱,爱好。旧:指老朋友。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或:有时。置酒:准备酒。招之:邀请他。造:到……去。辄:每每,总是。尽:指喝完。期:期望,希望。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
5、顾恋。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瓢:舀水的葫芦。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自娱:使自己欢娱。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二段: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极:推究。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俦:类。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五,课堂练习背诵课文,准备默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重
6、点语句。2,体会五柳先生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背诵二,出示目标三、读课文理解文中语句和词句的意思,思考。⑴“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⑵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⑶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
7、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⑷“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⑸“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