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87878
大小:93.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1-11
《百余年来钱大昕研究述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百余年来钱大昕研究述评 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1]进入19世纪,人们对钱大昕的评价有了分歧,一方面,人们继承了18世纪学者的看法,仍然给予钱大昕以很高的评价。唐鉴的《清学案小识》、李元度的《国朝先正事略》、叶衍兰的《清代学者像传》等,都认为钱大昕是最为博学的学者;另一方面,随着晚清今文经学的崛起,谈变法、重思想成为时尚,人们开始对干嘉时期考订辨伪的文献整理工作进行反思,如沈尧就认为汉学家“考证于不必考之地”,“东
2、抄西撮,自谓淹雅,而竟无一章一句之贯通”。[2]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钱大昕以考据见长的治学风格自然也会受到人们批评。龚自珍就认为:“辛楣少詹,考证琐碎,绝无关系,而文笔亦拙,无动人处。”[3]并指出了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中关于文字音韵、史学等方面的很多错误。 20世纪以来的钱大昕研究,大致可分为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以来两个阶段。20世纪上半叶,由于新历史考证学的崛起,出现了王国维、陈寅恪、陈垣、顾颉刚等一批史学大师。而干嘉历史考证学恰恰是20世纪新历史考证学的重要基础,新历史考证学派的诸位大师,都或多或少承受了干嘉考证的学术传统。钱大昕作为干嘉学术大师,自然受
3、到人们关注。王国维在论述清代学术发展时认为开创清代学术的有三个人,“曰昆山顾先生,曰休宁戴先生,曰嘉定钱先生。国初之学创于亭林(顾炎武),干嘉之学创于东原(戴震)、竹汀(钱大昕)”,并说:“亭林之学,经世之学也,以经世为体,以经史为用。东原、竹汀之学,经史之学也,以经史为体,而其所得,往往裨于经世。盖一为开国时之学,一为全盛时之学,其涂术不同,亦时势使之然也。”[4]显然,这是把钱大昕与顾炎武、戴震并列,学术地位非一般人所可比。陈寅恪在评价陈垣的学术成就时,将钱大昕看作是陈垣之前最“精思博识”的学术大师,他说:“新会陈援庵先生之书,尤为中华学人所推服。盖先生之精思博
4、识,吾国学者,自钱晓征以来,未之有也。”[5]同样推崇钱大昕的学术地位。陈垣更是对钱大昕学术赞赏倍至,曾说:“《日知录》在清代是第一流的,但还不是第一,第一应推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6]他的治学,受钱大昕影响很大。章太炎对钱大昕的评价与上述学者稍有不同,他把史家分为“作史”与“考史”两种,认为“史有三长,谓才、学、识,作史者必兼具三事,考史者只须一学字耳”,在他看来,当时史家,万斯同、王夫之、温睿临、陈黄中、吴任臣、邵晋涵等,为“作史者”,王鸣盛、赵翼、钱大昕等为“考史者”。但同时他又说:“然今之作史者,不过及一二代,而考史者乃通贯古今,则范围又有大小,是以
5、两者不容轩轾,而不得不分也。”[7]在章太炎看来,“作史者”与“考史者”存在着差异,但又不好分出高下,钱大昕作为“考史者”,自然会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除了一些评论性的言论外,对钱大昕的研究也开始起步。张荫麟的《钱大昕和他的著述》,是第一篇研究钱大昕的论文。[8]此后,史念海、徐书海等学者开始对钱大昕的史学、音韵学等成就进行探讨。但总起来看,20世纪上半叶的钱大昕研究还基本上停留在介绍性阶段,深入的研究还有待以后。 20世纪下半叶的钱大昕研究,主要集中在80年代以来。在此之前,由于学术界对干嘉考据学的评价不高,大多数人认为干嘉学者只埋头故纸,不问世事,作学问走进了
6、死胡同,这样,就导致对钱大昕的研究出现冷清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钱大昕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不仅大量有关钱大昕的论文发表,各种中国史学史、清代学术文化史的著作也都设有专节论述钱大昕的学术贡献。1989年10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还在钱大昕故乡嘉定召开学术研讨会,专门就钱大昕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讨论,将钱大昕研究推上一个新台阶。这一时期的钱大昕研究,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对钱大昕学术成就的总体评价,有对其某一学术领域成就的探讨,诸如文字音韵训诂学、元史学、历史编纂学、历史考证学、历史文献学等等。还有的将钱大昕与王鸣盛、赵翼、章学诚等进行比较研究。这一时期,钱大昕
7、的著述也得到整理,并结集出版,为更进一步的研究准备了较为完备的资料。 下面就百余年来钱大昕研究的基本概况做一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史学史、学术史教科书中有关钱大昕的研究,除个别情况外,一律没有列出。 (一)对钱大昕著述的整理。钱大昕是一位著述丰厚的学者,他的不少著述在生前身后都多次刊刻,以单刻本行世。嘉庆十一年至十二年间,钱大昕的著述第一次结集,为钱氏家刻本《潜研堂全书》,钱大昕次子钱东塾编。有道光二十年钱师光重印本。所收著述有《廿二史考异》100卷,《三史拾遗》5卷,《诸史拾遗》5卷,《元史氏族表》3卷,《元史艺文志》4卷,《通鉴注辨正》2卷,《洪文惠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