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7178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论水土保持理念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具体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水土保持理念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具体运用
2、第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达到新境界,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土保持作为面向21世纪一项朝阳事业,在树立和落实这一发展观中无疑会站在风头浪尖,“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土保持理念在科学发展观中有较大的运用空间。一、回顾历史,
3、水土保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强力拉动作用。水土保持是以保护水土资源、制止水土流失为基本职责的,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环境,附加效益是提升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葛州坝库区的形成标志着我县水土保持工作的正式启动,国家三峡工程的动工兴建使我县水土保持工作有了系统、科学的发展,并逐步法制化。从1983年到2004年,水土保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强力拉动作用。(一)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的良性转变。21年来,水土保持由简单的种树种草转变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坡面水系等环境调控措施的结合配套,对于改善我县的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国家项目、资金扶持下,全县94条小
4、流域已完成治理45条,验收合格28条,水田坝乡王家桥小流域、郭家坝镇夫子头小流域、周坪乡界垭小流域相继被命名为“全国‘十百千’示范小流域”,2003年秭归县被国家财政部、水利部授予“全国‘十百千’示范县”。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7平方公里,占我县版图面积的51%。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2030平方公里下降到1253.51平方公里,且流失程度普遍降低1—2级。全县土壤侵蚀模数从治理前的6127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现在的2170吨/平方公里·年,年减蚀量达600万吨。治理区林草植被度提高27%,森林覆盖率由22%上升到66.6%,基本消灭荒山。(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种植效益明显提高
5、。21年来共完成坡改梯11.17万亩,兴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88000余处,大部分治理块都实现了田、路、沟、渠配套,治理区人均基本农田由0.6亩上升到一亩左右,且耕地质量上升,据调查,治理后地表径流普遍延长10小时左右,抗旱能力提高5—7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粮食单产由35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调查中群众反映,多年来凡是水保改田的地方,过去“三个月亮晒成壳,一场大雨滚下河”的恶劣状况得到改变。(三)种植结构得到改善,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效提高。在多年的治理实践中,我县始终按照“改一片田,建一片园”的思路来辅助和发展农业,边治理边调结构,共在治理块上发展以柑桔为主的经果林16.61万亩,治
6、理区高效经济林面积由人平0.32亩普遍上升到一亩以上,可以说,目前全县经果林总面积达27万亩,其中主导产品柑桔面积达到12万多亩,秭归能够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国脐橙之乡”,水土保持功不可没。茅坪镇兰陵溪小流域被纳入“长治”五期治理后,五年共高标准改田1250亩,发展柑桔1450亩,无性系茶叶1500亩,浅刺大板栗1300亩,油桃、布郎李等小水果1000亩,人平增加经果林0.75亩,实现了种植结构的效益性调整。(四)社会经济平衡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近些年来,我县在水土保持治理实践中,始终针对三峡工程淹没面积大、移民搬迁任务重的实际,做到了“三个结合”,即:把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把经
7、济发展与移民安置相结合,把治理水土流失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通过治理的流域都出现了“一减三增”的转变,即人均产粮下降,人均基本农田、人均经济林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据统计,已经治理的45条小流域共覆盖102个村,2003年人平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75个村,占74%,特别是王家桥、周家湾、袁家冲、陈家坝、兰陵溪等村,2003年人平纯收入都在2200元以上,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00元,这些村一个共同点就是生态良好、结构合理、生活富裕,有“小康之家”的基础,他们通过水土保持基本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较浓厚的“水保情结”。二、展望未来,新的水土保持理念与科学发展观
8、一脉相承。2000年以来,国家水利部按照新时期治水要求,提出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保持防治的新理念,笔者认为,在水土保持具体实践中贯彻这一理念,就必须把握三点:一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二是要坚持水土保持系统性工程观念,三是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在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持这三点,恰恰与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体现了实现“五个统筹”协调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