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68278
大小:687.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1-14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三、四章--道家、墨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道家第一节《老子》法自然的无为政治思想推荐阅读:老子哲学的生存论特征及与儒家的分判《哲学研究》罗传芳,2014年1月。老子即东周后期的老聃,又名李耳,为东周的守藏史。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东周的太史詹。还有的认为是楚国的李耳。另外又有人认为上述三人本为一人,流传中分为三。老子是谁?老子与︽老子︾一书老子不存在?有人认为老子是东周后期的老聃,又名李耳,为东周守藏史,孔子曾向其学礼;有人认为老子是战国时期东周的太史詹;有人认为老子是楚国的李耳;还有人认为上述三人本为一人,流传中分为三。《老子》一书:它是上
2、述人的作品;书中的思想是春秋末期老聃的,但成书于后;有人认为书与人无关;对于成书时间,有春秋末期说、战国初期说、战国中期说、战国末期说。本书认为,《老子》一书应是老子一派的共同创作,书中的思想是老聃提出来的,成书于战国前期。《老子》以哲理著称,并长于政治。它的重要贡献在于把人和社会从神那里夺回来还给自然。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产物,其生活准则应从自然那里获得。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老子》首倡政治法自然和无为政治理论,影响极大。一、道与法自然1.老子的道1.《老子》的道(1)道及其运行原则《老子》把丰富的哲学内
3、容和政治内容的思想归之于“道”这个最高的范畴之下。当道作为一种宇宙自然观出现时,它表现老子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当道作为一种社会人生观出现时,它又向我们展现了老子对于社会规律的总体看法。因而,我们只有弄懂作为宇宙自然观的道的思想内容,才能识别其作为社会人生观的道的基本精神,并进而了解道与政治的关系。道是个模糊概念:“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强之为名,字之曰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由此,道是一个自然的、独立的、不可名状的
4、存在,是天地之母,万物之根。一、道与法自然1.老子的道从宏观状态来看,道是一个鸿蒙未辟、混沌未分、无像无物,弥漫于浩浩宇宙之间,以无生无有为特征的宇宙本质;就其微观状态来说,又包含着物质因子,“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朴散则为器”。但是,老子并不注重道的这非物又近似物的宇宙本性,他注重的是道的原则及其运动形式,以及如何运用之。老子认为,道的法则及其运动形式是宇宙间最理想、最完善的存在模式,这个法则就是自然,这个运动形式就是一种封闭式的往复循环。“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
5、常”。“道周行而不殆”。一、道与法自然1.老子的道(2.)违道道的循环有本态,也有变态,道的运动会走向歧路。老子认为这叫“不道”或“违道”。“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因而老子认为一切有生之物,都违背了自然之道,他主张复归于静,复归于无。人道与天道相违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以清静无为为宗旨,而人总是有所欲求,以进取为满足,以有为为能事,人们不知足,欲得,好声色犬马之乐,破坏了大道,导致祸咎其身、多藏而厚亡的悲
6、剧。一、道与法自然1.老子的道(3)倒退的历史观历史的进步都是道的式微、德的颓废。“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揭露一个事实:人类社会的进步,使人同外在自然以及自身的自然本性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对立,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的自然本性异化为一种畸形,有人无衣无食,有人花天酒地。老子认为这种异化过程又是在不断被破坏的淳朴性中进行的。人背离了无知无欲的天性原则,愈是有为、贪欲,离道愈远。于是,老子对有为政治提出了挑战,他把道的原则扩大到社会政治生活中,试图按
7、照道的原则对政治进行改造。一、道与法自然1.老子的道(3)倒退的历史观历史的进步都是道的式微、德的颓废。“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揭露一个事实:人类社会的进步,使人同外在自然以及自身的自然本性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对立,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的自然本性异化为一种畸形,有人无衣无食,有人花天酒地。老子认为这种异化过程又是在不断被破坏的淳朴性中进行的。人背离了无知无欲的天性原则,愈是有为、贪欲,离道愈远。于是,老子对有为政治提出了挑战,他把道的原则扩大到
8、社会政治生活中,试图按照道的原则对政治进行改造。一、道与法自然2.道的政治特点2.道的政治特点(1)道是融哲学、伦理、政治为一体的概念,这是道的第一个政治特点。《老子》的作者们并不是出世的思想家,他们是用正题反做的方式,嬉笑怒骂地奉上权谋和治术,而不像一般人那样正面陈言规劝。这种貌似消极,而实际积极干预的迂回之术,从理论上丰富了政治哲学和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2)混沌。这种混沌和忠孝仁义、法令以及各种规范形成鲜明对立。“大道废,有仁义。智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