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48809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6
《接受美学视域中的文学译文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接受美学视域中的文学译文研究 翻译的任务是将原语中包含的逻辑或艺术映象完整地以另一种语言展现出来,翻译任务中的艺术映象指的就是文学翻译,它既涉及逻辑问题,也涉及美学问题。20世纪西方哲学经历了一场重大革命,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阐释学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直接推动了西方接受美学理论的诞生。接受美学就是建立于胡塞尔现象学与海德格尔阐释学基础上的文学批评理论,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联邦德国。接受美学认为,应该从接受、受众出发,研究读者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从而为文学翻译提供新的手段与较为完整的“解
2、读空间”。本文试图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出发点,探究文学翻译中若干问题,以进一步了解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一接受美学的理论概述 在20世纪中期,哲学家古斯塔夫?伯格曼出版了著作《逻辑与实在》,他认为语言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所有哲学家都是通过语言来叙述世界的,这样将语言与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标志着“语言学转向”的诞生。“语言转向学”的发展直接推进了文学批评的变革,将以文本语言结构为依据理解文学作品的“文本中心论”发展为以读者接受为依据的“读者中心论”,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就是一种“读者中心论”
3、的观点。 接受美学以英伽登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伽达默尔与海德格尔的阐释学以及结构主义学说等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主张以阐释学理论为方法论解释文学作品,并将“解释循环”、“水平融合”、“效果史”等作为基本概范畴。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康斯坦茨的五位年轻的文学理论家和教授:尧斯、伊瑟尔、福尔曼、普莱斯丹茨、斯特里德,他们被称为“康斯坦茨学派”。接受美学突破了“中心论”、“文本中心论”等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的束缚,将读者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接受理论认为,应将作品、与读者联系起来,将读者的阅读、反应、想象与创造性理解作为理解
4、文学作品及其意义的依据。接受美学得到了文学翻译界的高度重视,被广泛应用与文学翻译之中。 1文本意义。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是一种未经读者实现状态下的文学作品实现形式,是一个多层面、不确定、开放的结构。文本的意义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因人、因时代而异的,文本的意义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和作品相互作用的结果。伽达默尔认为,文本的意义与读者密切相关,唯有理解主体清楚理解了文学文本的意义,文学文本才会变成一种艺术创造物。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人的存在方式,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不是读者的认识活动与方法,而是读者的一种存在方式
5、。此外,文学文本具有开放性,由于理解主体所处的传统和历史不同,会导致不同主体对相同文本产生一种偏见,这种偏见被称之为合法偏见。理解是创作出来的艺术文本同理解主体的期待之间两种视界的对话,二者只有在历史视界相遇并形成对话才能实现“视野融合”,理解主体才能真正地理解文本。也就是说,文本在结构上具有开放性,而审美也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过程。哲学家伊瑟尔就认为,文学作品的意象结构存在许多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读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阅历、思维方式、个性特点、文化素养等出发理解作品,使文本具有多种意义与内涵。 2读者的中心地位。接
6、受美学认为在、作品和读者中,作品是为读者服务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也就是说,文学史是“读者的文学史”,读者是接受美学理论的中心,具体来说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文学的目的是为读者服务的。没有读者,文学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在、作品和读者之间,读者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和反映文本,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接受。读者在接受文本之前不仅存在期待视野,而且还带着强烈的主观性去理解和接受作品。阅读是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会引起对过去审美经验和意象的想象,进而促使读者对原先的经
7、验、意象和视界进行调整和改造。一部艺术作品艺术生命的长短不是由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读者的接受,作品中潜在的、抽象的意象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才能赋予其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二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文学译文 1接受者因素。传统翻译理论认为,与作品是翻译活动的重心,翻译被看成了文学作品的注解,审美主客体之间表现为一种“个体性图式框架”,这导致传统翻译理论忽视了与读者的双向互动。接受美学认为,在未被阅读之前,文学作品仅仅是一种未完成的图式结构,只有进入读者的视野,为读者所理解与接受,才能具有存在价值、产生具体意义。文学文本仅是构
8、成文学作品的“一极”,要想使其成为完整的作品,还必须进入读者视野,经过读者的阅读完成文本的开放图式结构,在视野上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互融合,构成作品的“另一极”。文本既不是文学作品本身,也不是作品的具体化,由于时代、文化背景等差异,读者的期待视野会呈现出阶段性,由此可见,统一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阐释意义。 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是指阅读作品时,读者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