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45847
大小:3.37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1-15
《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庄子战国天道和自然无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概念呈现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式。一、儒家学派及主要代表人物(一)、孔子——春秋晚期儒家产生姓名:孔子别名:孔丘、孔仲尼生卒:公元前551—前479(春秋)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学历:无从考证职业: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成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一)孔子的主要观点与成就——标志儒家产生仁和礼,提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思想核
2、心:2、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提倡德治(民本思想);3、天命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务实)4、教育观点: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教育。5、整理文化典籍:《论语》和六经1、子曰:“仁者爱人。”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的思想含义: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是一种以
3、民为本的观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仁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的思想狭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恢复周礼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1)孔子的思想核心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另一思想核心是?“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礼”是一种外在的约束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德提倡德治(民本思想)(2)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在思想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除了“仁”和“礼”外还要注重什么?儒家的“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
4、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儒家的“德治”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敬鬼神而远之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务实(3)孔子的天命思想孔子的天命思想是什么?子曰:“有教无类。”子曰:因材施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①开创私学②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扩大了教
5、育范围③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易》《春秋》《乐》一、儒家学派及主要代表人物(二)孟子(战国时期,新兴地主)——儒家思想继承者材料: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曰:“人无有不善。”依据材料归纳孟子的思想主张?思想主张:道德规范:仁、义、礼、智政治主张: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民本)伦理观:主张性本善二、儒家学派及主要代表人物(三)荀子(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继承材料: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
6、,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政治主张: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伦理观:性本恶吸纳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重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思想家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爱人 仁政 仁义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你知道这些成语源自于哪部著作吗?道?道?。道?。道?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老子》1.“道”是万物的本源,是天地万物的法则,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只坚。”“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弱者道之用”——老子哲学的实用性老子的政治观点:“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无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