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构建问题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构建问题

ID:24743640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4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构建问题_第1页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构建问题_第2页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构建问题_第3页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构建问题_第4页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构建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构建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构建问题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构建问题    王晓军郭军    陕西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大学(710000)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奋斗目标。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实现人的心理和谐,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从当前我国国民的心理和谐现状看,还存在许多心理不和谐的问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国民的心理和谐。    【关键词】心理和谐;构建;途径与方式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注重促进

2、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心理和谐写进党的重要文件中,充分说明我们党对构建心理和谐问题的高度重视。    1心理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心理和谐是个体心理在协调和统一的基础上,适应性的调整个人与所处自然、他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个性发展,进而为社会和谐做贡献的心理功能状态。心理和谐包括自我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和人际心理和谐三个组成部分。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具

3、体表现,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精神病都是心理不和谐的具体表现,严重的心理不和谐容易诱发离婚、自杀、犯罪、群体性事件等,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1.1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社会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构成,个体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一个心理不和谐的人不仅自身精神痛苦,而且还会影响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因少数人因心理不和谐而引发的恶性杀人案件给社会带来恐慌,严重破坏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打牢个体心理和谐的基础,只有使社会中每个人心理和谐,全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1.2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

4、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自身和谐四个方面着手。人自身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它包括生理和谐、心理和谐和人际和谐三个方面,其中心理和谐是人自身和谐的核心内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自身和谐都涉及到人、特别是人的心理和谐,缺少心理和谐,这四个方面就失去了心理内核,难以实现真正和谐。因此心理和谐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3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0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7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当

5、前我国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正不断拉大,人们普遍存在不公平感。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社会问题对人心理冲击也越来越强烈,人们心理压力不断加大,产生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多,心理不和谐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个体心理不和谐时容易产生挫折感、失败感、失落感,悲观厌世、仇视他人,心态浮躁,容易激惹,这种心理不和谐状态平时处在潜伏可控状态,如遇外界偶然因素刺激很容易产生极端行为。    2我国国民心理和谐的基本现状    2.1国民心理和谐的总体情况    当前,我国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和国

6、民幸福水平达到中国历史最好时期,社会整体心态积极进取,绝大多数人心理和谐健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7年中国民众心理和谐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国民心理处于基本和谐与比较和谐之间,但更接近比较和谐,只有4.4%的民众心理不和谐。该研究报告的最后结论是:我国民众心理和谐的总体状况处于可接受水平—心理接近比较和谐状态,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2国民心理不和谐的主要表现    一是轻松感缺失,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巨变,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心理不和谐问题:人们普遍感到心理压力增大,生活缺乏轻松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失眠、工

7、作倦怠等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以工作倦怠为例,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中国“工作倦怠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39.22%的受访者出现中度工作倦怠,13%的受访者出现严重工作倦怠。    二是公平感缺失,呈现群体心理失衡状态。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人们往往在比较中产生相对剥夺感、不公平感和失衡心理,这些心理不和谐现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潜在危害。收入分配不公平是造成国民公平感缺失、导致群体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有统计显示,我国20%的人占有80%的国民财富,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行业间职工工资最高与最低相差15倍,收入最高10%人群与收入最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