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33522
大小:6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联合检测血糖与果糖胺在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联合检测血糖与果糖胺在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黎然堂1张原琪2(通讯作者)(1广丙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537000;2广丙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537000)【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152-02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现高血糖状态的概率很高,应激性高血糖现象是导致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糖增高的一个常见的原因,而高血糖现象是并发脑血管疾病一个十分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病甚至加重[1]。为了对患有急性
2、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血糖与果糖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鉴别,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出现高血糖现象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木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6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其中包括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各30例,再抽取6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病例,对所有患者的血糖和果糖胺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总结。现将总结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釆用随机抽
3、样的方法,在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这两年时间里,抽取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性脑血管病和健康检查的临床患者病例各60例,其中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括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各30例,患者年龄在49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62.7岁;其中包括56例男性患者和64例女性患者;患者糖尿病患者病程在1至18年之间,平均病程7.3年;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1.2方法将抽样中的6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奋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
4、例定义为A组,将其中30例糖尿病患者定义为a组,39例无糖尿病患者定义为b组;将同期60例健康体检患者定义为B组。对所奋患者的血糖和果糖胺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总结。1.3检测患者晨起在空腹状态下采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患者的血糖含量进行检测。采用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法对患者的果糖胺水平进行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为罗氏MODULARDPP模块及配套试剂。1.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5、A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的果糖胺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b组,冇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果糖胺水平与b组基本相冋,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a组血糖水平与果糖胺水平呈正相关,b组血糖水平与果糖胺水平没冇显著的相关性。表1患者血糖和果糖胺水平检测结果3讨论由于该病患者在急性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应激反应现象,机体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含量显著增高,使胰腺内分泌系统的交感神经被激活,对胰岛素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而血
6、糖水平会随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升高而增高[2】。果糖胺水平作为糖尿病的一项重要的监控指标,在近几年以来在临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它是血清中的各种蛋白质与葡萄糖发生缓慢发热非酶促反应后产生的一种物质,主要是与机体内的白蛋白发生结合。由于白蛋白的浓度在体内比较稳定性,故血清中的果糖胺水平也比较稳定。白蛋白的半衰期大约在17〜19d之间,即血清中的果糖胺水平可对糖尿病患者患者在3周之内的血糖水平进行准确反映,而不受临时血糖波动现象的干扰[3】。果糖胺可作为鉴别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增高是应激性的还是糖尿性的重
7、要指标,采用检测方法被认为是糖尿病及血糖水平判断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血糖升高而果糖胺正常作为诊断非糖尿病性血糖升高的确定指标,将血糖升高II果糖胺同时升高作为诊断糖尿病性血糖升高的确定指标[斗总而言之,采用血糖和果糖胺联合检测的方法对患奋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检测,可以对该类患者的血糖升高原因进行冇效而准确的鉴别,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值得进一步使用和推广。参考文献[1】徐波.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⑴.中国临床康复,2009,8(16):3012-3013.[2】蒋亚
8、斌,杨开和.脑梗死急性期糖尿病及高血糖对其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319-320.[3】边连防,王振才,吴海英等.脑梗死后激素水平及血糖升高的机制探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1(11):663-664.[4】李锦祥,柏萍,俞建华.冠心病患者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5):32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