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3112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1002-7661(2016)15-096-01 在现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展现,在该学习状态下,使学生变成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该课程模式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思考,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程安排中,应该设置比较合适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们对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具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合
2、作探究教学的方法可以提升学生们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学生们做事以及生活的能力,只有这种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们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生活。对于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初中小组的组建 在进行合作研究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的就是初中学生小组的组建。在小组组建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学生们的兴趣进行自由的组合,也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针对性人数的组建。在初中数学小组的组建过程中,小组之间的平均水平不能有过大的差距。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以小组的形式对学生
3、进行合适的引导以及启发。 二、学生交流的引导 在初中数学学习小组的组建完成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引导,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意见都充分的进行融合,学生只有再充分交流的前提下,才能够获得知识。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按照本届数学课程的课程要求进行针对性问题的设定,给学生们安排小组的任务,在学生们明确自身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知识的讨论以及交流,并且有效的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进行学生思维的引导,并且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再
4、次融合到小组交流的模式中进行共同的思考与讨论,通过小组人员的思维结合,才能将整体的结果进行整合。最后按照共同合作的标准进行学习任务的完成,实现合作探究教学的目标。 三、通过合作加深数学内容的理解 在初中数学小组的分组过程中,对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应该按照各个组别的能力以及特长进行有效的分工,展现多人共同努力的优势以及专长的展现,这种学习模式的形成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学习的习惯培养。 四、参与数学知识的变形探索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涉及到了平面图形的变形,在这种数学问题的解决上,应该通过小组的
5、形式将平面图形进行自我思维的分析,然后进行学生的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变形的结论展现,这种讨论的变形解决也许不是最佳的结果,但是一定是比较全面的一种结果展现。该过程分析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足够的思考,在该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现,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联系,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合作学习的模式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完善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想要将该能力进行充分的培养,就应该在合作课
6、程的设置中,进行相关意识的引导。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可以从日常中的点滴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比如:使用平常的日历牌,向同学们展现月历的日期,从这些日期中进行相关规则的研究,在这种知识的研究之后,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小组的模式进行规则的验证,以方便学生们对于这一数学知识的深层次记忆。 六、数学教学中选择具有开放性以及挑战性的问题 初中学生的思维十分的活跃,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将问题进行开放性以及挑战性的设计,这种问题的设计方便学生们思维的运转,让学生们进行充分的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本身就带有一定
7、的难度以及深度,教师在该类问题的设置下,应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并且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整式》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按照课程的要求使用不同的模式进行课程中心内容的灌输,使用字母表示数字的内容,可以使用火柴棒搭设正方形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将教学的内容进行小组数量的划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思维状况,还可以在小组的讨论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构思的思维理论,这样就可以在今后处理任何事物都具有十分全面的观念展现。 结语: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越加提升,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
8、养也变得越来越严峻,面对这种社会状况,学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断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能力培养。初中数学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在该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合作意识进行融合,不仅仅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行充分的参与,还可以让学生具有团队的意识,从而真正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意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