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雕塑创作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雕塑创作

ID:24721461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雕塑创作_第1页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雕塑创作_第2页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雕塑创作_第3页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雕塑创作_第4页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雕塑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雕塑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雕塑创作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雕塑创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本土艺术家在海外获得发展机会,并为当时的世界艺术圈所关注。这些成功艺术家的作品,多带有东方的文化特质,或干脆挪用中国本土政治、文化资源进行重新包装和创作。现在看来,这种突然的成功,除了艺术家善于运用自身文化资源外,也不排除西方世界对较长时间相对封闭中国的好奇,以及部分艺术家为寻求外部世界认同感的急功近利。实际上,在西方现代艺术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当代艺术,更强调艺术家自身的生活状态及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那种相对激进的现代

2、艺术思潮,也被当下这种较为温和与注重个人艺术体验的形式所取代。  传统文化资源,是一个对被历史所淘沥下来的物质及精神遗存的概称。在笔者看来,历史的面貌是如此具体,有时候又有些虚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断断续续、忽远忽近的庞杂文化资源。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这种文化资源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本质上是一个多元和综合的大系统,所涵盖的概念也是在不断扩展与延伸着的。由此,我们应当关注其中能与当下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经验发生某种联系的文化因素,传统的血液也因此得以延续,文化的基因也借此获得发展。就艺术创作而言,我们关注的重心在于文化

3、资源能够作艺术形式的视觉呈现。也就是说,我们所要转化的不是简单视觉意义上的符号转换或技术传承,而是要在当代艺术的方法论中重新分析、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精神特质、思想智慧,在多元与开放、宏观与多维度的基础上,于中西艺术发展比较过程中,将文化传统资源创建性地移植转换于当代艺术语境中,最终达到传统资源被激活并得到有效转化和利用的目的。  就当代艺术中的雕塑而言,是能够承担将传统文化资源向当代艺术转换的有效载体。对当代雕塑艺术体系的探索和文化转换,以及建立东方文化语言体系的目标应是重道轻技的,还应形成对西方主流艺术有一个创建性

4、回应,并同时确立我们自身文化立场判断和价值趋向,在世界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发展的格局中,建立自觉的本土意识,达到文化身份彰显之目的。  关于传统文化资源在雕塑创作转化过程中的一些认识与感悟,笔者想从本源与物我两个方面做一个切入。  所谓本源,实际上是要探讨传统文化资源所生成的文化根性。  既然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遗产,以补当代雕塑艺术多方面智慧之所需,那么必将先考察其得以形成的文化基础及生成平台,也就是说,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脉的根本立场,从而明确中、西方文明的本质差异,由此探寻建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体系的多种可能。 

5、 当我们翻阅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程时,虽浩若烟海且支系庞杂,但却不难发现,天地人和天人合一是中国大一统的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脉络。究其源头,便是讲述天地万物变换法则的智慧经典《易经》。《易经》实质就是易的哲学。易者,变化也,易经中所谓三易原则,也就是世界万物和谐变化的哲学、变化的原理和不变的真理,其表现形式以及解读路径,集中体现理、象、数三个方面。综观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无一不渊源于此,并以此为基础从各个方面开枝散叶,从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平台,并在不断的民族大融合中和对外来文明的兼容并蓄中逐渐形成以儒、道、佛三教会流

6、的文化轴心,之后形成了由佛所引发并受道影响的中国禅宗思想,还有在二程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朱熹理学、王阳明心学等众多哲学理论,由它们建构起中国哲学精神的主体结构。  在这个主体结构中的哲学思想、文艺理论庞大而精深,其中任何的一枝一叶都是鲜活跳动的,都会是我们创作转化过程中的源动力。我们需要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中,不断获取其蕴藏的精神能量和通达的世界观,进而确立我们艺术创作实践中的线索脉络与理论依据。  关于物我,探讨的则是作为存在于天地中的物,与作为本体的我是一种内在的关联。  中国人似乎从来就不认为有造物主的存在,物与

7、我一开始就是彼此共存和相谐相通的,这就是所谓天命的源由吧。自然的秩序以及社会的结构一直是浑然一体的,于是无论上古三易及周代的学说,还是先秦的五行阴阳之道,无一不是将天地万物搓揉成系、疏理成章、演数成象,遂成相生相克互为因果的物我逻辑。《尚书洪范》篇所列九畴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涧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稼墙。赞叹古人所建立的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是何等智慧奇妙,其相生相克一概万物。  我们应该可以清晰看到一个线索,即作为当代雕塑创作客体的物,和作为创作主体的我,在中国的

8、传统文化观中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具体说来是共存相依,并不断转换角色的动态关系。所谓物,从来就不曾孤立存在于我之外,而是和我的心性乃至本体紧密相联的一个整体,此所谓阴阳相济、物我相存的材料观。对材料的把握和语言拿捏,也是需要思想性的境界层面,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佳句说的就是此意。艺术创作主、客体即物与我之间相应关系也就有了更具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