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05263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5
《材料作文的审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材料作文的审题[材料作文的审题] 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材料作文的审题。如果我们的思想必须通过文章来展现时,写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就成了我们的追求。而材料作文,议论文是我们高三写作阶段不可缺少的两个关键词。如何在材料作文中造就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议论文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应对材料作文,同学们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离题),对,一跑题,作文就完了,语文也跟着完了。所以审题很重要,可立意也很重要。今天我就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板书) 二、学习目标:(2
2、分钟) 符合题意并且要深刻是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求。结合同学们的写作状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两个学习目标: 1、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小学生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 2、深入思考,提出独到,深刻的观点。 三、解决第一个目标 1、质疑:(2分钟) 要做到全面地理解材料,你觉得应该怎么做?XX同学你来说说你的看法。(把材料认真读一遍,)然后呢?(找关键句子,词语)你有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步骤供同学们参考和借鉴呢?(没有)好,谢谢你!请坐! 2、释疑:(8分钟) 如果阅读材
3、料有步骤,讲方法,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呢?下面,我们以月考作文为例。 先把材料阅读一遍,然后分四步去全面把握材料。 第一、一一列出材料所涉及到的因素。 一、涉及的因素:画家诉苦:一天画,一年卖 门采尔建议:一年画,一天卖 第二、材料最关键的地方在那里? 二、关键点:用一年时间画,情况就好了。 第三、所引发的问题有背景吗? 三、背景:画家诉苦,画卖不出。 第四、自主感悟,转换成自我的见识。 我们来看此次作文的最佳角度是 以质取胜 磨刀不误砍柴工
4、 功到自然成 如果没有上面三个阅读步骤,同学们往往会因时间紧迫而慌忙抓住某句话草率地决定写作角度。换个角度思考这样的题目就是犯了片面性的错误。材料作文的审题2 第2篇高中作文《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3篇 〖预览〗发布时间:2017-04-01 1、《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
5、梦》了,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
6、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 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对封建社……材料作文的审题3 第3篇越长大越孤单作文1200字 〖预览〗以前常常会听到比自己大的人们说“人啊,越长大越孤单”,那时候的我还太小,不明白为什么人会越长大越孤单。人慢慢长大,能力越来越强,能到达的地方不是就越来越多了吗,那么结交的朋友不是也应该越来越
7、多吗,怎么还会越长大越孤单呢? 但是,现在长大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一句话的含义。 儿时,街头巷口的孩子们总是聚在一起玩,有好吃的互相分享,有好玩的总是一起玩,孩子们的纯真眼里,似乎所有小伙伴都是最好最好的朋友,执着地认为这些小伙伴都是自己永远的好朋友,可以在一起一辈子。 上了学,爸爸妈妈便不能再让你像以前那样到处去疯玩了,你和原来的小伙伴们渐渐失去了联系,甚至有时在街上看见了也不能一眼就认出来,或许觉得有些奇怪便也没有打招呼。 再长大一些,你已经是高年级的孩子了,对校门口附近总是三五个聚在一起趴在地上玩
8、游戏的孩子们不屑一顾,却忘了自己以前也曾经是这样的啊。你的心里有了其他的东西,对一切都很好奇,新奇的东西渐渐围绕在你的周围,你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朋友在慢慢减少。只是偶尔会想起吧,然后十分感伤,却很无奈。 中学,你认识了许多很好的朋友,每天一起上下学,一起打打闹闹,手牵着手去上厕所,悄咪咪地聊着只属于你们的话题,那些时光多么美好啊。转眼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是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