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03534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6
《深化合作,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双赢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深化合作,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双赢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误区分析,提出深化校企合作的几点意见,并以一些具体的合作事例说明通过“工学交替、定向培养”的合作模式,建立“校中企,企中校”,实现校企双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美术设计专业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 一、校企合作的误区 职业教育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有两个主体,一是学校,二是企业,二者缺一不可。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有特殊性,就是以技能的高低作为核心质量评价体系,单凭学校自身很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全世界采取的一个共同办法就是校企合作。6 校企合作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
3、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成者双赢。因此校企合作对职业院校学校的发展来说是有其必然性的。 近年来,各地不少中职学校为建立校企结合的长效机制和强大动力,依托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当地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使校企合作进一步得以深化。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虽然,我们整天强调着校企合作,但在校企合作上却存以下一些误区: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 《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
4、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但落实这一规定,企业没有积极性,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利益没有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 (二)企业把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 一些企业由于劳动力缺乏,因此很欢迎学生来实习,但他们只是把学生作为劳动力使用,如学生到企业后,企业就只安排他们做一件工作,每天检零件和搬运成品,而专业技能的工作却基本没安排。这样使学生觉得工作枯燥无味、工作积极性降低,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成效大大降低。此外,虽然有些企业也会安排一些生产线(岗位)的工作,但由于技术过于单一、简单,也影响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积极。 (三)
5、学校把技能学习的责任全推向企业。6 一些学校领导认为有了校企合作,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就让企业包了,因此只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忽视了学生在学校的专业实习,因此,学生进入企业后,缺乏专业基本技能,缺乏动手能力,缺乏安全意识,让企业难以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也就只好安排一些非技术类的工作,失去了合作的初衷。 (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一些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只是领导为了评估或作表面的政绩,学校与企业完成挂牌后校企合作就到了终点。这种无实际的、虚假的合作,不少企业是非常反感的。本年度我校动漫专业和澳门动漫游戏产业协会协商合
6、作事宜时,企业就言及以前某职业学院与其只挂牌,无实际合作的情况,明确提出如无真正合作的诚意,如无项目可行性、就不要合作,以避免合作形式性。 二、建立“工学交替、定向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 要走出校企合作的误区,收到校企合作的实效,就必须首先根据学校、专业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可行、有效的合作模式。以我校美术设计专业部为例: 近年来我校美术设计专业部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零距离就业”为目标。结合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全方位推行校企合作。专业部将“工学交替、定向培养”作为校企合作的重点模式,把学生的项
7、目实训、职业素质教育、岗位定向培养就业,企业工程师进校讲课、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专业部与珠海市汉策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合作,采用联合建立动画工作室、双方互认挂牌的模式,对二年级的学生分期分批进行实际项目实训。实训内容包括公司原创动画制作项目,原画设计、动画制作、职业素质教育等。学生在工作室实训中完成公司的动画出版物各个环节的制作。在合作过程中,不仅考虑企业的岗位知识6需求,更看重这个岗位今后的转移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该专业部要求公司在各工作小组完成所负责环节上,每隔一个周期,应让学生进行换岗,进行其他环节
8、的实习工作、以接触不同的岗位,认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学中干、干中学”,提高了对企业岗位的认识,了解了专业技能的方向,对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将来胜任岗位工作起了很好的“实习”作用。 中职学生虽然实际工作经验相对缺乏,但是由于他们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可塑性很强,因此可以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从实践来看,目前国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