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的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的研究

ID:24698491

大小:7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的研究_第1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的研究_第2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的研究_第3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的研究曹蕾(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钢医院体检科014010)【中图分类号】R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233-02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以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预后差会导致胃癌,这种定论已得到医学临床验证,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定为一类致癌原。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除引起胃肠疾病外,还与人类某些肝胆疾病发生有关[1]。我科从2013年体检人群中随机抽查180人分为Hp阳性组及Hp阴性组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

2、了解Hp感染与肝、胆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一6月体检人群Hp阳性及Hp阴性者共180人,其中男性92人,女性88人,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8.2岁,被检者在年龄、职业、性别、饮食结构、民族、消化道症状上无统计学差别,既往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均经过腹部超声诊断为脂肪肝、胆囊结石,其中脂肪肝患者118人(Hp阳性者61例,Hp阴性57例);胆结石患者62人(Hp阳性者32例,Hp阴性30例)1.2仪器与方法采用超声诊断仪丙门子X300型腹部凸阵探头,成人一般用

3、频率3—5MHZ,肥胖、超力体型者偶尔需用2—3MHZ,随时根据被检器官组织深度,选用近、中、远区相应聚焦调节,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同时观察有无肭囊结石;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受试者空腹口服1粒C14标记的尿素胶囊,20分钟后对准CO2积气卡吹气2-3分钟,当积气卡指示窗口指示剂由橙红色变成黄色时停止,采用幽门螺杆菌检测仪检查呼出气体中的量,可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1.3诊断标准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肝区近场冋声弥漫性增强,远场冋声逐渐衰减。肝内胆管结构显示不清。[2]符合胆结石的诊断标准:胆囊腔内出现弧形

4、、团块状或斑点状强回声,结石后方伴有声影,改变体位吋依重力方向移动,[3]采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第三届幽门螺杆菌共识会议中提出的Hp感染诊断标准[4]1.4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用百分比表示,统计学处理釆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1.结果组别Hp阳性组Hp阴性组例数发生率例数发生率脂肪肝6144.84%5720.52%胆结石3217.177%306.67%结果显示:两组脂肪肝发生率比较,Hp阳性组脂肪肝总发生率为44.84%,较Hp阴性组的20.52%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5、0.05);胆囊结石并Hp感染组与无Hp感染组的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2.讨论脂肪肝发病机制涉及环节很多,本组资料显示;Hp阳性组脂肪肝发病率44.83%明显高于Hp阴性组,这充分提示Hp感染与脂肪肝有相关性[5],Hp感染可能是引起脂肪肝发生之一,因为长期感染Hp会抑制脂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脂代谢的紊乱,除引起血浆中HDL-C水平明显下降外,冋吋引起脂蛋白a水平升高,血浆胆固醇的升高,从而导致胆固醇集聚,引起TG/LDL增高。最终导致肝脏脂质代谢稳态的变化。本次分组结果还显示,Hp阳性组胆囊结石

6、发病率要高于Hp阴性组,胆汁与胆固醇的饱和结晶是形成胆结石的主要病因,然而结晶形成需要活性氨基酸肽酶参与,研宄显示:90%以上的Hp阳性具有此相似酶,[6],Figuradeng等在胆汁中亦检测到Hp特异性抗体和细菌抗原,因为幽门螺杆菌具有不同寻常的活动能力,它可以从十二指肠内胆总管的开口处逆行到胆囊内,并在此集聚,使酶活性增强,胆固醇结晶析出,最近研究发现在胆囊结石患者的结石、胆汁和胆囊粘膜中存在HpDNA,II胆道Hp感染与胆囊结石的形成冇一定关系[7】,张万星等研究早已证实Hp感染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

7、8]„幽门螺杆菌是寄生于人体胃内革兰氏阴性杆菌,人体是Hp在自然中能生存的唯一环境,健康人群感染率很高,0前普遍对它引起胃内疾病的研究很多,对胃外器官的影响各类文献虽有报道,但不够重视、认识较少,如果能做好早期筛选和诊治,对幽门螺杆菌引起胃内外疾病加以重视,这对于改善我国民众基本健康水平具奋长远意义,这也是本次研究目的所在。参考文献[1】侯晓敏,137例健康人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中国实用医学2008,7(3)21期74.[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洒精肝病学组非洒精肝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

8、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3】张武现代超声诊断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13页[4】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幽门螺杆菌科研协助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庐山)[j]现代消化与介入诊疗,2008,13(1):73—75.[5】彭红,叶有强,陶红梅,袁君君,赖人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脂肪肝关系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