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94442
大小:57.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基层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层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解放军155医院475000;2.河南陆军预备役136师475000;3.空军总医院100142关键词:基层部队;卫勤保障;现状;对策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日趋深入,基层部队卫勤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能够满足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需要。但是,建设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木文就基层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现状和相关对策进行研究。1现状1.1编制体制方面:①中高级职称技术干部与高级卫生士官编制较少。师(旅)医院编制的高级职称、团卫生队编制中级职称技术干部偏少,营卫生所无中级职称编
2、制。师(旅)无高级卫生士官编制,中级士官编制数量不多。由于编制少,部分技术骨干晋升受限,导致思想不稳定,人才难以保留,技术难以提高。②卫勤组织指挥末端断链:在战术层面上,团没编设卫勤机关,卫生队作为分队不只备战时组织指挥功能,客观上造成战术卫勤组织指挥末端断链。③编制专业不能满足需求:依据部队卫生机构业务工作规则,师(旅)医院、团卫生队应设置口腔、心电图、超声、卫生信息、手术、心理咨询等科室,开展中医药服务。现行编制未编设中医、心理、□腔、特检、信息、麻醉6类专业尚位,致使兼职人员多、素质能力弱,存在半路改
3、行、无证上岗的情况,甚至部分科室无法展开。1.2机构建设方面:随着官兵医疗保障需求的提高,卫勤保障功能不断拓展,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卫勤保障需要。医疗卫生用房面积不够用,按最新营房建设标准,目前基层部队卫生机构95%以上医疗用房面积不达标,部分用房设计不合理,水、电、暖设施老化,功能不配套。1.3卫勤能力建设方面:①卫勤保障人员知识体系落后。基层部队卫勤保障人员的主要知识结构仍停留在传统卫勤保障知识的基础上,对新发传染病、高新武器损伤诊治及现代卫勤保障特点缺乏足够认识,对新的卫生装备不了解、不会用,心理干预、治
4、疗方面的知识欠缺,只能担负平吋部队卫勤保障工作,难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战吋卫勤保障要求。②卫勤人员缺少任职培训。根据总部要求,卫勤领导任职前必须经过任职培训,0前基层部队卫生专业的领导98%以上未经过相应岗位任职培训,仅依靠自学和实践锻炼提高履职能力。由于缺乏系统培训,部分人员存在岗位适应期延长,管理水平提高不快的现象。③卫生装备建设不配套。卫生装备退役报废机制不健全,近年来,卫生装备退役报废从未见审批结果,导致近1/2卫生装备超年限使用,无法更新。现冇野战急救车辆与主战装备不匹配,无法实施伴随保障。野战X线
5、车未编配三相野战电站,无法形成实战保障能力。个别列编的卫生装备尚未配发到位。④救治能力与防治能力弱化。因为专业岗位缺人、人才流动快、设施不配套、设备相对落后,技术力量断层。过度医疗后送,影响救治能力建设,在外科手术能力建设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缺少专业防疫人员,兼职防疫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较弱。⑤野战卫生装备设施薄弱。基层部队特别是团一级卫生队能够适应野战需要的卫生装备还不够完善,奋些装备还无法形成战斗力和保障力。2对策2.1适当增设相应的编制:①增加中高级职称医师及中高级士官编制。师医院增加3名高级编
6、制,闭卫生队增加1名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编制,营卫生所长编制中级职称。适当增加中高级士官编制。②健全卫勤组织指挥链条。在团保障处设置卫生股,编股长、助理各1人.或在保障处增编1名卫勤助理员,负责本级平战吋卫勤管理及指挥。③编配中医、心理、口腔、特检、信息、麻醉专业岗位,由士官学校开设以上专业,培养卫生士官任职以上岗位.或由直招卫生士官担任。2.2加强机构建设:坚持抓硬件打基础,抓巩固补弱项.不断加人经费投入力度,改善支撑条件。采取申请总部支持、协调军区投入的方法,加大卫勤装备的更新配备力度,新建、改建医疗
7、用房,更新医疗卫生设施,为基层部队卫生机构设置了治疗室、理疗室、急救室、检验室等功能科室,拓展医疗服务保障功能,官兵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较好地满足了卫勤保障能力需求。2.3重视人才培养: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着力培养一批“全科型”、“一专多能型”急需人才,为平战时完成本级救治任务打下坚实基础。积极派人参加上级组织的专业培训,为部队培养了一批野战外科骨干和兼职心理医师。针对旅营体制下部署分散实际,采取“集中管理、派出保障”(保障资源平吋集中管理、重人任务及吋归建保障)模式,优化卫勤资源配置,
8、拓展服务保障功能,发挥中心卫生所职能作用。2.4夯实卫勤保障基础:①总部制定出台中心卫生所建设配套政策,并展开达标验收活动,确保工作落实。②将部队卫生机构医疗用房纳入“六项重点建设”。统筹规划,有计划地改善设施条件,满足官兵•服务需求。③健全卫生事业费合理增长机制,确保军队人均医疗经费高于地方。增加每人每年30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加机构建设专项经费。④新毕业医务人员在基层部队工作满5年交流到体系医院,落实双向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