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71839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彭大清浙江省三门县亭旁中学317100摘要: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从而影响其接受知识的能力。目前我国的许多学校要求学生的发展要迎合学校发展的要求,教学中出现了“一刀切”现象,这就完全违反了中学生的发展特征。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分层教学强调中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牛.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特征。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给数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发展性,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一、分
2、层教学的定义以及指导思想分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前提是保证班级授课制度不变,以此为基础,在同一个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同一班级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分别实行与学生所处的层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针对的是全体学生,是“因材施教”这一思想的具体化。分层教学的宗旨是任何一种教学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其体情况,教师的教授过程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和根据,分层与提高,从而达到班级整体的优化。进行分层教学时,应该遵守以下原则:第一,水平相近。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只体的分层时应该将学习状况比较接近的学牛.分在“同一层”。第二,感受成功。对于不同的层次要制定不同的学
3、习目标、练习作业等,在进行设计时不应该过高,应该保证学生轻松一跳就能摘到成功的果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三,差别模糊。具体的分层应该是动态iL可变的,对于有进步的学生可以上升层次,对于退步的学生则应该转到别的层次。同吋,不应该将分层的结果公布出来,在分层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等。第四,先学后教。分层教学的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4的观念,以学生之间的合作探宄为主,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点拨,指导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但不能喧宾夺主。第五,评价激励。教师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评价时,应该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及时地肯定以及表扬进步比较大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4的积极性,让学生
4、处于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切忌进行过分的批评和指责。二、如何进行中学数学的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关键就是要注重几个层次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合理的学生分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分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将学生的层次划分合理。具体的做法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数学基础、学4态度、思维水平、平吋成绩等因素为依据,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B、C,学生比例分别为3:5:2。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类编组,尽量保证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即A层同学一个、B层冋学两个、C层同学一个。这样有助于形成小组力量的均衡,便于小组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也有助于组间的竞赛。当然,学生的分层不是
5、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适吋地进行调整。如一般以半个学期为例,对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进行升级,最终的S的是实现C层渐渐解体,A层与B层不断壮大。1.合理的教学0标分层教学0标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要制定合理分层的B标,就需要教师精心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生要实现的共同目标以及每个层次的学生需要分别实现的目标,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同的层次0标。比如,在教学“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课时,教学的共同0标是理解求根公式,并且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给每个层次设定的0标是:C层需要了解推导过程;B层不仅需要了解推导过程,同吋要记住公式;而A
6、层在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记住求根公式的基础上,还要用公式解决具体的问题。2.教学过程合理分层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是教学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讲授课程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同时设计合理的教学梯度,让全班冋学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氛围活跃。比如,鼓励C层学生冋到一些简单问题,难度适中的问题让B层学生来冋答,而A层学生冋答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均等的表现机会,有助于激活课堂。三、结束语分层教学是新课标理念下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对于数学这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而言,进行分层教学具有更强的实际意义以及合理性,有助于基础不同的学生在自己所
7、处的水平层次上冇不同的提高,最终实现整体的均衡发展。参考文献[1】孟笑宇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4)。[2】李瑞龙赵九凌浅论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8)。[3】周永善高中数学课堂班级分层教学模式研究[」].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02k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