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55022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5
《高校思政课pbl的问题设计与过程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思政课PBL的问题设计与过程实施颜新跃,仉慧卿,邵建平(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摘要: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1]PBL中的问题非常重要,问题设计与过程实施直接关系到PBL的效果。.jyqk-BasedLearning,简称PBL,译为“问题本位学习”或“基于问题式学习”,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1]一、PBL中的“问题
2、”和“问题情境”信息加工学派心理学家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美国学者纽厄尔和西蒙认为,“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可见,心理学界认为“问题”是一种与缺乏、困惑、矛盾联系在一起的心理状态,即“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个体对客观方面的问题作出主动反应,觉察到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困境,是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3]二、高校思政课PBL问题设计的原则(一)高校思政课PBL中的问题应从生活经验与课程目标出发1.思政课PBL中的主题问题应
3、源于生活PBL中的问题应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中所有问题都能成为PBL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要成为思政课PBL中的问题,需考虑三个方面内容:(1)问题与思政课课程目标相关程度有多大?课程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2)问题与学生现状是否切合?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能否顺利解决?问题能否激起学生兴趣,是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3)在目前情况下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多大?2.思政课PBL中的问题应从思政课课程目标出发问题初步形成后,教师还要比照思政课课程目标,了解学情,明确问题价值所在,修正问题,并以适当方式表达出来,使之成为有价值又可在当前解决的问题。如:“毛泽东同志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成
4、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预示着我国社会进入了什么性质的社会?”这一问题既源于生活,又符合课程目标,且学生经过努力是完全可解决的。因此,我们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学习”中就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开国大典》,向学生呈现这一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二)高校思政课PBL中的问题设计要考虑可用资源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很可能因缺乏足够信息而不能继续,为避免这种情况,在设计问题前,教师必须事先了解学校互联网使用情况、图书馆藏书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可利用资源,确保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三)高校思政课PBL中的问题应是ill-structured
5、的问题Ill-structured,是指没有确定性法则、解决方法和途径多样的问题。因其在日常实践中较常见、需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解决方法多样、答案多元、趣味性强,对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和挑战性。因此,思政教师创设问题应是ill-structured的。在《概论》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学习”中,“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这一问题的探索学习需整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则答案多元,趣味性强,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四)高校思政课PBL中的问题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只有好的教学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且引导发展;教学不能过多地以发展成熟
6、为目标,而要以使之成熟的功能为目标”。[4]思政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及可挖掘的潜力。如,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概念不陌生,但对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缺乏理性认识。他们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从多角度积极思考问题,如果引导得当,通过对网络的运用,经过团队合作,是完全有能力解决诸如“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等问题的。(五)高校思政课PBL中的问题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索实践。因此,思政课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语言一定要有情境,内容要直观,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六)高校思政课P
7、BL中的问题要能包容多种教学风格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各有不同,因此,思政教师创设的问题要能包容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学习方法,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行动方案解决问题。三、高校思政课PBL中问题实施的步骤(一)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学情。问题创设前,教师应认真研究大纲,全面分析教材,了解学情,对教材的知识脉络心中有数,充分了解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二)确定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