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

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

ID:24626404

大小:993.00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8-11-15

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_第1页
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_第2页
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_第3页
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_第4页
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摘要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提高企业效率和管理水平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而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内的企业信息化成果不太理想。导致这种现状的两大主要原因是企业信息化实施理论不完善和信息效益评价理论不完善。本论文就后者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从评价企业业绩的角度出发,通过企业业绩的提升来间接反映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贡献。通过对比与选择,选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来衡量信息系统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举了2个例子(局部信息化案例和全局信息化案例)来说明如何用这种方法来衡量信息系统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关键词:信息系统经济

2、效益平衡计分卡66目录第一章概述3第一节传统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的缺陷4第二节本论文的目的8第三节本论文的研究方法8第二章文献综述13第一节企业业绩评价模型文献回顾131、《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评价企业业绩132、经济增加值EVA方法评价企业业绩15第二节信息系统的效益评价模型文献回顾15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52、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163、信息系统效益评价的相关要点17第三章平衡计分卡简述24第一节平衡计分卡的发展历程251、第一阶段:平衡计分卡用于绩效考核252、第二阶段:平衡计分卡用于战略考核和管理25第二节平衡计分卡的内容26第三节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的关系28

3、第四节其他说明31第四章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设计33第一节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系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33第二节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系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服务功能33第三节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系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构成34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系统效益评价指标集选择342、基于平衡计分卡评价企业业绩的指标35第四节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信息系统效益评价的个性化指标411、单个企业信息系统效益的纵向比较412、两个企业信息效益的横向比较60第五节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的评价612、需要注意的地方62第五章总结63参考书目64致谢6566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信息系统效益评价模型第一

4、章概述自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计算机以后,计算机的发展就从最开始的军事运用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任何一家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必备的工具,而规模大一点的,就开始实施范围更广意义更深的企业信息化了。至今,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企业信息化在各个国家发展的层次也不一样。由于中国的经济总体水平不高,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所以中国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而且由于企业信息化失败的案例多于成功的案例,大多数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持观望态度。更需要提到的一点是,由于信息系统的效益有滞后性,使得实施了信息化的企业缺乏一种有效的工具及时有效地评估所采用的信息系统对于企业所产生的效益

5、,这就更模糊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贡献,导致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但是信息化企业是企业发展的趋势。随着中国进入WTO,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国内,原本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也逐渐降低行业门槛,允许外资进入这些领域,这就迫使本国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要改变传统那种低效、资源浪费、低质量服务的运营模式,而促使这种改变的有力方法就是实施企业信息化。但是企业信息化的失败率一直打击着企业的自信和希望。2002年,赛迪顾问针对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实施ERP效果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对ERP实施效果感到“非常满意”的仅占1.4%,感到满意的为6.4%

6、。事实上,有些厂商所宣称的称其ERP成功率高达90%以上,但这种成功率所指的也仅仅是ERP上线成功。[12]66,导致企业对ERP不满意有各方面原因,其中缺乏实施理论指导和缺乏对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估方法是比较普遍比较重要的两个原因:前者可能导致企业盲目信息化,无法规避和解决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后者可能导致企业主要领导人无法明确感受到信息化带给企业的效益,企业领导人可能因此而降低投资速度、减少后期投入、甚或是停止企业信息化项目等等。所以尽快完善企业信息化实施理论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价理论就迫在眉睫。本文的目的就是给企业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信息系统的效益。信息系统

7、的效益评价研究一直是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经典课题。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例如李东教授提出的“以成本效益法来衡量信息系统的效益”的理论;又如候伦、唐小我提出的分级评定的方法,他们将指标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分为三级或四级: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56个,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还可细分四级指标。但是这些研究仍然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而且一些国外的评价标准也不太适合用于中国企业。但是,平衡计分卡这种新思想的出现为信息系统效益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