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交往能力

ID:24622393

大小:5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交往能力_第1页
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交往能力_第2页
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交往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交往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交往能力翟南南孙亮山东省淄傅市淄川区特殊教育中心255100弱智儿童牛.活的社会空间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在学校里,他们接触最多的对象是老师和同龄群体。因此,引导弱智儿童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必须从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入手。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校环境里,老师在弱智儿童心目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作为弱智儿童教育的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个孩子,多一些爱心、细心、耐心和童心。对那些性情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孩子要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对那些内向、胆小、自闭和交往能力较弱

2、的孩子要理解和鼓励,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和交往的欲望,积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对交往的畏惧心理,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氛围。老师的一个点头、一声赞许、一个微笑、一下抚摸、一个拥抱等,都能给孩子带来亲切、温暖和快乐的感觉,这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孩子入校以后接触最为频繁的对象是他们的同龄伙伴,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社会化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更胜于他们与成人之间的交往。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有利于孩子交往的客观环境,为他们提供充分交往的机会,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1.

3、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在各领域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平时孩子交往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材进行教育,并通过一些交往的情境,让孩子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辨别、体验、理解、感受他人的情感。如,根据某些孩子想独占玩具而争吵打闹的现象,教师可以提供或自编一个“玩具哭了”的角色故事,组织孩子扮演角色并讨论:玩具坏了怎么办?想玩的玩具只有一件,人家都想玩怎么办?协商的语言怎么讲?教师可以冇意识地请经常争抢玩具的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他懂得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共冋游戏吋要遵守规则,要爱护玩具。1.曰常活动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为孩

4、子提供大量的活动材料,并奋意识地提供些需要与别人共同协作才能玩的环境。如棋类、角色游戏、表演剧等材料,教师引导孩子自由组合,自选活动内容,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心情,主动参与活动,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逐渐培养交往意识,学会与小伙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教师在组织日常活动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活动的情况,恰当引导,成为他们活动的参与者和协调指导者,促进孩子友好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当出现矛盾吋,请同伴与当事人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尽可能不要直接干涉,只是给他们一些建议,引导苏观察、体验别人的情感,引发苏自身解决问题的动机与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为了扩大孩子的

5、社交范围,教师还可以带孩子们到不同的班级去与别的小朋友和老师交朋友。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教师应鼓励他们和别班的小朋友玩,一起打球、游戏,这样可以逐渐锻炼和提高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三、家校同步教育,强化交往能力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要为孩子在家庭中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进一步培养与强化孩子的交往能力。1.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增强家长创设交往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说明家长的社会交往态度对孩子的影响,要求家长给孩子树立友好

6、交往的榜样。还可以通过不冋的形式,有目的、冇计划地向家长介绍冇关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方法和信息,也可以组织家长交流经验和体会,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培养技巧。2.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社交环境。教师可建议家长多带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扩人孩子的社交范围。例如,每周利用周末或其它吋间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次,带孩子外出购物或郊游,指导孩子独自招待来访的客人,鼓励孩子购买日常用品、买门票、问路等。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家长教孩子使用现代通讯工具与熟悉的人进行交往。如,将老师和同学的电话号码制订成一个小本子,当自己因故不能上学时,可以自己打电话向老师请假;当同学生病吋,打个电话问候一

7、下;过节了,同学互相打电话祝福。只要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对弱智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弱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能得到逐渐的强化和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