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铅暴露的遗传毒性

浅谈慢性铅暴露的遗传毒性

ID:24616798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慢性铅暴露的遗传毒性_第1页
浅谈慢性铅暴露的遗传毒性_第2页
浅谈慢性铅暴露的遗传毒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慢性铅暴露的遗传毒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慢性铅暴露的遗传毒性汪倩章竞陈晓敏通讯作者[]江苏省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3001【摘要】:目前铅被列为可能对人致癌物(2B组),无机铅化合物被列为很可能对人类致癌物(2A组),人类致癌性相关研究数据仍不明确。木文从遗传毒性的角度浅谈慢性铅暴露致癌性的研究进展。【关键词L铅;致癌性;遗传毒性;微核率慢性铅暴露所导致的损害,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问题。2012年,美国国家毒理计划发布了《低水平铅暴露对健康的影响》专题报告,该报告认为长期慢性低水平铅暴露可导致人体多个系统发生损害[1]。铅对人体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是近年来的热点。目前,国际癌症研究会将铅列为可能对人致癌物(2B组),将

2、无机铅化合物列为很可能对人类致癌物(2A组),但人类致癌性证据仍然十分有限[2,3]。木文从遗传毒性的角度对慢性铅暴露致癌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遗传毒性化学物致癌机制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毡括化学物的遗传毒性,即化学物直接导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能力[4]。微核是反映体内染色体断裂或缺失的生物标志物,因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实验常应用于评价化学物的遗传毒性,并且该实验只有灵敏的低侵入性的经济有效的特点[5]。2.实验室研究铅及其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在动物实验中己有相对充分的证据。实验大鼠慢性暴露于醋酸铅125天,其骨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6]。每周一次管饲醋酸铅,连续10周后检测大鼠外周血网

3、织细胞微核率,微核率呈剂量依赖性地升高P]。一项小鼠实验发现,隔天进行腹膜注射醋酸铅,持续11天或21天,均可引起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8]。鱼类暴露于醋酸铅,体内红细胞、鳃上皮细胞、鳍上皮细胞三种细胞的微核率均显著升高[9]。Fatima等人报道某自然水体中铅是主要的有害重金属,引起该水体的鱼体内红细胞微核率升高[10]。离体实验也发现铅可引起细胞微核率剂量依赖性地升高[11]。然而由于种属差异性,动物实验的结果并不可直接外推至人类。1.流行病学研究尽管早期有部分流行病学研宄提出了铅暴露与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关联性,但由于致癌机制的复杂性,以及重金属对人类致癌性研究通常存在混杂因素的干扰

4、,如年龄、个体生活方式(吸烟等)[12],相关研究数据存在不明确和矛盾之处。研究发现,当体内血铅超过1.2M八(25g/dl)时,人体面临遗传损伤的风险将显著性升高[13]。Kasuba等人报道了电池制造业工人体内微核率高于相应对照组,且相比于苏他指标,微核率是一个有效可行的、能反映职业铅暴露所致遗传损伤的的指标[14]。一项调查发现92名铅暴露儿童体内的平均微核率为2.96,而49名对照组儿童的平均微核率为1.16,微核率与血铅水平成正相关,但不能排除饮食结构和营养因素的影响[15]。陶釉工体内的微核率显著性升高,但受到性别以及维生素B12的影响[16]。然而上述人群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小

5、,奋待大样本人群的进一步论证。4•展望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环境空气中的铅浓度每升高lmg/m3,人体中的血铅水平将升高约1600g/dl;0前己有大量研究证实,人体骨骼、肾脏、血液等不同系统中均含有较高水平的铅[17]。铅及其化合物己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健康危害因素。因此慢性铅暴露的遗传毒性对人群的患癌风险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仍需要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的进一步认证和补充。【参考文献】:[1]NationalToxicologyProgram.NTPMonogr,2012,(1):i-148.[2]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

6、ancer.IARCMonogrEvaICarcinogRisksHum,1987,Suppl7:1-440.[3]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MonogrEvaICarcinogRisksHum,2006,87:1-471.[4]HayashiY.ExpToxicolPathol,1992,44(8):465-471.[5]MajerBJ.,etal.MutatRes,2001,489(2-3):147-172.[6]AlghazalM.A.,etal.ToxicolIndHealth,2008,24(9):587-593.[7

7、]CelikA,etal.Mutagenesis,2005,20(6):411-415.[8】TapissoJ.T.,etal.MutatRes,2009,678(1):59-64.[9]Cavas,T.FoodChemToxicol,2008,46(1):352-358.[10]FatimaM.,etal.ArchEnvironContamToxicol,2014,67(2):203-213.[11]UstundagA.,eta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