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也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ID:24608563

大小:67.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也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_第1页
也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_第2页
也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_第3页
也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也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也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摘要:课堂提问是历史教师教学活动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形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迅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知识内容上,引起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去分析历史课堂提问中的缺憾与不足,进而探寻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美国教学法专家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的确,在历史教学中,有

2、效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更重要的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探索,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鉴于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索课堂提问性的有效性,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下面是笔者几点心得,有待专家指正。一、围绕课标,精心设问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新教材摒弃了以往按朝代顺序编写的方式,代之以按专题形式进行编写。这看似内容减少、结构简单了,其实对教师的要求却提高了。初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相对贫乏,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对专题与专题

3、之间的内在联系,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补充、讲解。因此,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对提出的问题务必有的放矢、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不能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克服提问中的随意性。正确做法是,围绕课标,把握重难点,精心设问。从教学角度而言,每堂课都有一个中心内容,即教学重难点,提问的设计应围绕其展开,或在核心处提问,或在热点处提问,寻找问题的良好切入点,及时点拨,指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以下同)第18课《三国鼎立》时,围绕课标,应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方面

4、精心设计问题,而对于三国统治者如何注意发展生产方面就不应有过多纠缠。再如八年级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在完成基础内容的教学后,可提出这样的问题:“4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难道它就真的没有成绩可言吗?那么中国该怎么办,谁能站在时代的前沿为中国寻找出路?假如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历史当中,我们会思考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的提问,体现了本课的重点(洋务派、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和失败原因)、难点(洋务运动及对洋务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的评价),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把握节奏,

5、适时提问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认为,提问应“适时”,要“抓住时机,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若没有抓住时机,或者错失时机,提问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阻塞”,达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不在于课堂气氛的热烈,如果教师不顾节奏、时机,一直问个不停,那么整堂课也就在提问中度过了,教学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课堂提问要把握好节奏,适时提问。什么时候是提问的最好时机呢?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课堂提问应使学生处于求知的最佳心理状态。如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中,

6、我在讲解完明朝建立后,接着播放了一段唐、宋、明三个朝代大臣与皇帝对话的视频,问道:“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唐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是坐着的;宋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是站着的;明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是跪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起来。学生议论纷纷,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从中可看出,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教师若能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及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的提出相关问题,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确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的心得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定要先预测学生已有的

7、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抓住学生的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恰当提出问题,从而将新旧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巧妙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思考探求的强烈愿望。三、创设情境,激趣作问富有趣味的提问往往能激起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探索愿望,以愉快的心情去积极思考。兴趣是学生内在的重要驱动力,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兴趣,自然会提高思索的主动性、自觉性,对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提及的问题,就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踊跃发言。教师具体可从以下两点加以激趣:(一)、采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增加提问的趣味性。如在教学七年

8、级下册第20课《明清的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4在某个朝代,一个冬天的夜晚,北方一个家庭,全家人围着火炉烤火,墙上挂满了收获的玉米,两个小孩蹲在火炉旁烤甘薯吃。请问这种生活情景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的根据是什么?对这样的提问,学生颇有兴趣。如果这样问: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在什么朝代传入中国?这样的提问对学生无疑说是枯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