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与“甜枣”

“巴掌”与“甜枣”

ID:24606493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巴掌”与“甜枣”_第1页
“巴掌”与“甜枣”_第2页
“巴掌”与“甜枣”_第3页
“巴掌”与“甜枣”_第4页
资源描述:

《“巴掌”与“甜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巴掌”与“甜枣”一、先扬后抑——先当众给个“甜枣”,再当众打个“巴掌”Y同学平时大大咧咧的,对什么事情都不上心,学习习惯很不好,课上闲言乱语很多,对老师的要求更是满不在乎。班上同学说,他在上初中的时候,经常和老师对着干,老师说东他说西,班里的老师都拿他没办法。有一天上课,讲习题课,在大家听的都很认真的情况下,他来了一句:“这么简单的还讲,别讲了,节约时间!”我停下了讲课,说:“我很开心我们班有这样的同学能直言不讳,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确实学习的过程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需要我们双方配合,只有大家都以最真实的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最大的收益。如果对于某道

2、题大家都认为没有必要讲,那就要像这位同学一样如实地告诉我,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你们的学习情况”。全班同学很诧异地望着我,我知道大家都惊叹于我的反应: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赞成他的观点。而此时的Y同学更加得意洋洋。于是我大声的问了一句:“这套题需不需要讲,请大家像Y同学一样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全班几乎齐声回答:“需要。”也有的同学在小声嘀咕,“真自私,你会我们还不会呢”,“自以为是的家伙”。接着学生的热情高涨了起来,反驳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而Y同学此时明显感觉有些羞愧。我知道,这是个很好的时机,给完“甜枣”我要给他一个“巴掌”。于是我示意大家安静,说:“虽然

3、这位同学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行为值得肯定,然而我觉得他犯了两个很严重的错误,第一:他不懂得温故而知新。第二:他不懂得为别人考虑。班级是一个集体,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而他只是其中之一,他只顾及自己的感受,是缺少理解和包容的表现,而这两方面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比成绩重要得多。”感觉得到,此时的Y同学坐在那里很不自在,惭愧地低下了头,轻声地说一句:“是我不对,老师你继续讲吧”。接下来的时间里,Y同学放佛变了一个人,踏实了很多,谦虚了很多,认真了很多,也稳重了很多,学习习惯方面的收获是小,做人方面的感悟是大。看来,“巴掌”和“甜枣”双管齐下,不失为一种教育的好方法。通过这

4、件事,也让我意识到,在教育中用心插柳,柳定成荫!二、先抑后扬——先当众打个“巴掌”,再当众给个“甜枣”J同学是班长,是班里的学习之星,纪律之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同学,深受班级同学的喜爱。在我心里,她也是一个懂事、认真、听话的好学生。自律意识很强,感觉她几乎没犯过错误。然而有一次,好像是她仅有的一次错误,我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她。我接着说:“对于你来说,你没有理由不完成作业,原本在我心中你有一个很完美很完美的一个形象,我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你的这个形象,生怕有些误会破坏了它,所以刚才,我让你自己说明理由,你什么都没有说,而我不相信你会无缘无故不完成作业,于是我想尽办法帮你找理由

5、,而你也说都不是,那么原因可能只有一个,虽然这个理由我很不愿意接受,但也不得不去正视,那就是你也偷懒了一次,也违纪了一次,也辜负了我的信任,也违背了自己的原则。”J同学没敢抬头看我,只是不停地在点头。“其他没做作业同学还有没有让人信服的理由?”我再一次问。这一次,没有人说话,教室里很安静。我示意大家坐下,叫J同学也坐下。我接着总结:“通过今天这件事情,给我两点启示。第一,作为教师,不能带有感情色彩去对待学生,因为最信任的学生也会做出让你失望的事情。确实对于J同学,我很失望,我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第二,作为老师,我很开心有J同学这样的同学存在。只犯过一次错误,而且以后

6、她不会再故意犯错误,这个不需要我监督,我想她会自己做到。我更开心的是在面对错误的时候,她不为自己找推辞找借口,敢于承担自己的错误,而且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班其他同学对待自己错误的看法和态度也完全转变,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她当之无愧!我建议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也送给我们这个优秀的班集体。”在掌声之中,我第一次看到了这个班级最强大的生命力——团结!这颗“甜枣”的确给得及时又甜蜜,我和学生都尝到了它的甜头。三、明扬暗抑——先当众给个“甜枣”,再背后打个“巴掌”四、明抑暗扬——先当众给个“巴掌”,再背后给个“甜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是能使行将堕落的学生相信,他

7、对他们的一切教育都是真心诚意地为他们好,那么,他的教育差不多就成功了。”批评有法,而无定法,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探讨的教育艺术。批评不是教育的结束,而是教育的开始,好的批评更是学生转变的开始。因此要掌握善于转换、见机而行、巧妙运用的批评艺术;要学会中肯感人、富有启发性、艺术性的批评教育。这样我们的批评才会有意义,才会收到融冬雪为春水,化逆反为相融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