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8256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科学总是不断地需要人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科学真理。因而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把探究定义为“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从而突出小学科学课探究的核心地位。那么在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呢?我将从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不同两个班级的的教学活动中,具体阐述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指导。 ―、精心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课教学要紧紧围绕“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
2、和创造”这个中心,教师必须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活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情感卷入认识探究的对象,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自觉参与、主动探究。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保证科学课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1、创境激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在《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我从情境问题“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顶上的?”导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猜测,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阐述自己对升旗的认识。这
3、样把学生快速地带入探究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点燃了求知的火花。4 2、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我抛出一个问题“是啥样的滑轮在起作用呢?”滑轮学生是有前概念但是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类别却不一定很清晰,我就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分发两种滑轮,引导学生观察滑轮、认识滑轮,并了解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再让学生看书本中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图片,初步感知动滑轮与定滑轮,简单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首先要引导
4、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科学探究的起点。确定研究的问题,不仅决定一节课的内容,而且决定他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又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需要,结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具,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导入新课的学习,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寓问题于情境中,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学生头脑中有了问题,才能唤起思维去探究。 二、引导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科学探究这一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基点应该是科学探
5、究的主体――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展开,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在一定的科学探究环境下动手做科学、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会有真切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永远留在脑中、不可磨灭的。经历就是人生,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多一段研究科学的经历,所以,我们强调科学不是用来讲的,而是用来“做”的,在“做”中学知识。4 1、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在五年一班科学课《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的教学活动中,
6、接下来我安排孩子们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我只是让学生根据书本及实验盒中的组装说明书分组自由组装,因为本节课作为研究科学课程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所以我不参与指导与协助。纵观整堂课下来,14个小组只有一个小组能准确地组装好定滑轮与动滑轮,其中有10个小组能准确地组装好定滑轮。可是实验记录表却没有一个小组能准确完整地完成。小学科学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强调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探究性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帮助指
7、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探究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路径;教师要积极地深入到学生的每个小组之中,适时地帮助、鼓励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是开展探究活动的有效保证 因此,我又安排了五年二班科学课《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的教学活动,前面的情境导入是一样的,但是在动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时,我先引导学生猜测“用定滑轮与动滑轮拉同样重量的重物哪个省力?”4并要求学生把猜测填写在记录表上,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根据确定研究的问题设计探究性的实验方案。
8、笔者认为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实验方案是探究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它处在探究过程的核心地位,应该成为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尽管有时有的实验方案可能被后来的事实所否定,但毕竟是学生科学探究的源头。 从以上同样一节科学课的不同两个班级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比中,可以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