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ID:2458113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_第1页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_第2页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_第3页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影响着课堂教学改革。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关键词:小学数学;营造氛围;设计问题;探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25-01  美国探究教学家萨奇曼认为,学生生来就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办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教学就应该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养成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方式之一。“自主探究”地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深刻认识到“主动探究”在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那么,如何让研究性学习真正走

3、进小学数学课堂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探究的氛围4  探究,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在探究过程中,肯定有错误产生,特别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出现错误会频频发生,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多动手"试一试",这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学生就容易有所创新。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一种试误,一种发现,既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发生便是正常的情理中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形,教师要善待学生,弄

4、清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进行矫治,而不能不问青红皂白,轻易否定,甚至予以嘲笑,呵斥,久之,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最终,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他们不敢去探究,乐于探究,善于探究,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这是学生学会“探究”的前提。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地去营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实践证明,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

5、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探索数学知识的劲头更足,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二、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4,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和实践的机会。通过问题情镜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

6、维以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担。”因此,我在教“有余数除法”这段知识的时候,注重学生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抓住学生好玩儿,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环节创设一个“猜数”的情境。  三、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有了一个良好“探究”环境与积极的“探究”意识,这还不够。要使学生学会“探究“,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探究方法,并在教师的指

7、导下,积极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去,最终才能有效形成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有:  1、“猜想――验证“法  古人云:学起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换取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要把知识或结论像配置好的”快餐“那样为学生供应“现货”,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愿意去猜一猜,并努力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自始自终地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  波利亚说:“4数

8、学教学中,必须有猜想的地位。在某种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重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后,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让学生验证,最后让学生推理证明的方法,设计探究过程。当然,让学生在课堂上先猜想再验证,不是乱想。如:教《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引出“除法“,我先让学生猜: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时几?让学生猜想好之后,再让学生操作(用小棒摆一摆)验证一下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接着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