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60326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效果观(佳木斯肿瘤结核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抗结核药物常规治疗及穿腹抽液,对照组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20mL,观察组使用尿激酶100000IU加0.9%氯化钠溶液20mL进行腹腔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注药次数、腹腔积液平均吸收时间、腹膜平均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腹
2、膜粘连,腹膜粘连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出现6例腹膜粘连,腹膜粘连发生率为40%,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采取腹腔内尿激酶注射能够减少患者注药次数,降低腹膜增厚,促进腹腔积液吸收,同时降低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尿激酶;结核性腹膜炎【中图分类号】R5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107-02结核性腹膜炎多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或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直接蔓延而来,可发生局限性腹膜炎或弥漫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可能是全身血行播散的一部分,或由于肠结核直接蔓延到浆膜或因肠黏膜溃疡、穿孔而引
3、起;另外,于酪化的肠系膜淋巴结破溃、大量结核菌散布于腹腔内,使腹膜被感染。该病起病缓慢,多有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该病早期不易被发现,手术治疗网难,同时预后出现腹膜粘连的几率较高[1]。为预防腹膜增厚、粘连,木研究采取尿激酶腹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30例,所有患者均经超声、结核抗体、腹水生化、腹水培养等检査,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排除近期使用抗结核药物、血液疾病患者。将所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例,男6例,
4、女9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为(41.5±2.3)岁;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为(42.3±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3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均采取抗结核药物、腹腔抽液等常规治疗,患者穿腹抽液前需要使用B超进行检查及定位,抽液量应小于1000mL。对照组在患者抽液后注入0.9%氯化钠溶液20mL,经B超检查表明患者腹腔内积液不在增长或不存在积液吋,可停止抽取。观察组在患者抽液后腹腔注入尿激酶100000IU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mL,
5、提示患者多次变换体位,使其能够和腹膜充分接触。定期做B超检査,表明患者腹腔内积液不在增长或不存在积液吋,可停止抽取。1.3观察指标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腹腔积液吸收吋间、腹腔抽液次数、腹膜平均厚度。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吋,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1.结果2.1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注药次数、腹腔积液平均吸收吋间、腹膜平均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2腹膜粘连对比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腹膜粘连,腹膜粘连发生率
6、为13.3%;对照组出现6例腹膜粘连,腹膜粘连发生率为40%,经对比差异具冇统计学意义(P<0.05)o2.讨论结核性腹膜炎本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腹膜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居多,女性多于男性。该病发病机制只要为①淋巴血行播散:在肺部或其他部位发生结核原发感染后,结核菌可通过淋巴血行播散感染腹膜,引起急性粟粒性腹膜炎,此为全身血行播散型结核的一部分,苏他器行播散感染腹膜,引起急性粟粒性腹膜炎,此为全身血行播散型结核的一部分,艽他器官或浆膜常冋吋受累。②直接蔓延: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及阑尾结核直接蔓延,在女性尚可由输卵管结核直接蔓延,引起结核性腹膜
7、炎。如不能及吋有效的治疗,该病病情迁延,不易治疗,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2]。尿激酶是一种在健康人群中提取出的蛋白水解酶,无抗原性。能够促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通过对患者腹腔注射,能够使患者腹水中出现高浓度的纤溶酶,增加纤溶活动,从而使腹腔内的浆液纤维蛋白溶解,降低了粘连发生率[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注药次数、腹腔积液平均吸收吋间、腹膜平均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同吋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腹膜粘连,腹膜粘连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出现6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