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问生”到“生问师”的华丽转身

从“师问生”到“生问师”的华丽转身

ID:2454945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从“师问生”到“生问师”的华丽转身_第1页
从“师问生”到“生问师”的华丽转身_第2页
从“师问生”到“生问师”的华丽转身_第3页
从“师问生”到“生问师”的华丽转身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师问生”到“生问师”的华丽转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师问生”到“生问师”的华丽转身  【摘要】省课改项目“5221”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立的背景、模式内涵、实施步骤。反思了“5221”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所在――从“师问生”到“生问师”华丽转身的技巧,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实现学生由“师问生”的被动学习到“生问师”主动学习的华丽转身。  【关键词】“5221”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设计问题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a)-0154-01  福建宁化二中由于地处农村---客家

2、祖地石壁,这里曾人才辈出,声名远播。虽具有七十多年的建校历史,但由于缺少城区学校的区位优势,在每年的高中招生过程中,好的生源(全县前1500名)都被城区高中录取,留给我校学生的大多学习基础差,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针对目前学校的生源现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我就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创摸索出了“5221”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了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什么是“5221”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呢?指的是把一堂45分钟的课,按一定的时间比例分成“5221”四大模块,第一个数字“5”是“学生自主学习模块”4:指

3、占用一堂课约50%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即教师预先设置问题,让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课文,在自主学习中自己先粗浅地解决问题;第二个数字“2”为“教师释疑模块”:是指利用一堂课约“20%”时间,教师根据学生阅读课文、讨论课文掌握到的信息,重点讲析学生普遍存在的不懂的知识点。第三个数字“2”设置为“新知检测模块”是指利用一堂课约“20%”的时间,由教师出一至两道题目或借助语文配套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用以检查学生新知掌握情况。“1”是“新知检测总结评价模块”:指利用一堂课约“10%”的时间在新知检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测试进行总结评价,可以是由教师公

4、布参考答案,也可以由个别学生进行板演,然后由师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做出评价与小结,最后探究拓展。  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发现,要上好“5221”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课前预习显得很重要,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自我解决生字词;二是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三是记录疑惑,课堂问师。同时要求教师在根据教材设计问题及课堂提问中注意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课堂提问应难易适中;二是课堂提问应适时适量;三是课堂提问应全面兼顾;四是课堂提问应讲究方式。教师根据教材及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则是“5221”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实行教学的关键所在。下面就谈谈语文的问题设

5、计及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1找准切入点,激发兴趣,把握主旨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当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课文的切入点,给学生预设一些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的同时,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从而把握主旨。如《死海不死》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说"死海真的要‘死’4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就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

6、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从而轻松而愉快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主旨。  2化难为易,由浅入深,问尽旨现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变色龙》一文,如果教师问学生“本课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中心思想又是什么?”学生面对以上二问肯定会大倒胃口,提不起一点回答问题的兴趣。为此,我们不妨采用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分层设问的

7、方式进行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处处问到了点子上,形成了提问的梯度,各个都能激起思维的波澜,教师的问题

8、问完了课文的主旨也就“现”(解决)了。4  3学会质疑,变“答”为“问”,华丽转身  即便教师问题设计得再好,课堂提问再恰切,也仍然是教育者自己的主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