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ID:24549271

大小:55.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1页
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2页
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3页
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内容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有一条经验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即领着学生读进去,走出来。通过阅读走进文章的内部世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但又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不是单纯地倾听作者的言说,而是在接受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文本作者对话。在这样的进去和出来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的传统经验和新的课程理念是一致的。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思考有一段时间,阅读教学中,我们套用别人的经验,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点几个语文基础强一点的学生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倾向,再让学生个人读、齐读一下课文或段落,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录

2、像片断一放,最后提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几分钟,我们再来做一个无非是这个说得有道理,那个说得也正确的总结,一课就上完了。课后找学生谈心,学生说毫无收获。这样上课有什么效率可谈呢?我们认为,传统的阅读教学有一条经验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即领着学生读进去,走出来。通过阅读走进文章的内部世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但又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不是单纯地倾听作者的言说,而是在接受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文本作者对话。在这样的进去和出来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的传统经验和新的课程理念是一致的。过去,只进去,不出来,是我们所否定的一种阅读行为,可现在极

3、端淡化文本阅读的教学,则是根本不进去,不进入课文的内部世界,也就谈不上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阅读时间不足,解读不够深入,缺少内在体验,浮光掠影,不作深入探究,这样的课堂虽然好看,但是又有什么用呢?一个语文教师固然要竭尽心力去考虑教材教学的安排,但切不可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你讲得再好,也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读书。我们现在利用语文课堂在做些什么呢?无非是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鉴赏,回答问题,做训练题等,虽然很怡,但是我们并未解决学生的阅读饥渴症,并未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目前,我们正在做的事,就是让学生通过电脑大屏幕读书。这样做可以避开买书、挑书等诸项

4、困难,而直接由教师解决了阅读资源、方向、品味等问题。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书。在古今中外文学的汪洋大海里挑书无疑是大海捞针,但我们找到了一个比较巧妙的办法,就是以作者为中心。把中外文学史上资质、禀赋顶尖的人物制作成一个个文件夹,然后从网上下载他们的佳作。这件事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大家可以想见,制作的过程几乎就等同于独立编写一部教材。但不这样做不行,坚持下去,现在努力,以后就有阴凉可乘了。我们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对所选文章进行整合和删减,各类风格间插开来,与学段匹配;对个别冗长、生僻或不合学生年龄的文段予以删减,以使整个文本简短、精干,洋溢着文学与生活气息。第三件事是落实文章中的字

5、词,我们一定要在课前完整地读所选文章,为生字注音,为生词释义,为长句划出节奏、停顿。接下来,第四件事是设计读书的形式,这主要可分三种:一是学生读,二是教师读,三是师生共读。学生读者,以浅易文本为宜;难者由教师来读,教师可将文章句式连贯,情感充沛地读出,对学生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师生共读,我们的办法是接龙读,教师一句,学生一句,读着读着,情感就自然进入文中,交流起来。在做好以上四件事的基础上,就进入到了真实课堂阅读的环节了。课堂上,教师要投入,要有激情。我们在读一篇文章时,应该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把感情明白甚至略带夸张地表现出来。读到好的句子,不妨赞叹:“太棒了!”“多么美妙!”“

6、就像……一样。”“你们感觉到了吗?”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也心系文字,情满于胸。在师生共读时,这种情感的交流更为显明,比如我们共读惠特曼的《哦,船长,我的船长》时,学生被惠特曼那惊涛骇浪般的语言所感染,声音也如巨浪涌来,他们的声高,我的声低,一唱一和,一俯一仰,好不抒情!“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他们诵出这一句,我们还真有父亲之感触呢!每一篇文章都是大师们毕生心血的凝聚,这自然比我们普通教师那两句干瘪的分析要精贵的多。泰戈尔的短篇小说《非法入内》笑得学生前仰后合,聂鲁迗的《归来的温馨》美如雕刀的语言,不仅让学生们沉醉,而且立刻想到同样伟大的欧洲大师伏尔泰、雨果、茨威格们他们的

7、文章就在初中教材里,这时课内、课外无意中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让人惊呼内外本一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但我们绝不能因此退居“二线”,我们绝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失去属于自己的主体位置。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教师对学生应起到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作者单位:河南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