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

ID:2454874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_第1页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_第2页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_第3页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  2011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阅读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课堂中教师要如何以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而获取情感上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上的享受,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呢,我认为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堂“三味”:  一、走进编者,体味教材  2011版新课标与实验版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概述,最大的不同是对话主要增加了教科书编者。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即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由于教师在课堂中的特殊地位,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就

2、显得犹为重要。教师在备课时只有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才能正确地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实践,才能更好的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不久前听王崧舟老师上《去年的树》,课前我随意地翻了下教材,心想又是一篇保护环境的课文。可一堂课听下来,王老师只字未提环境保护,只是让学生在阅读与创作中一次又一次的从作家那平淡的字句里感受“树”与“小鸟”的深情。让学生明白原来真挚、深厚的感情也可以这样表达。“以平淡写真情”成了王老师阅读教学贯穿始末的语用知识。王老师在课后的说课中还提到很多老师把这篇课文上成环保篇,这是对编者的无视,更是对作者的漠视,你没发现文章中的“树”与“小鸟”分别用的是“

3、他”4与“她”吗?听着听着,我便心发虚、脸发热。是啊,我们太多的老师都是课前捧着教科书在“临阵磨枪”,这样的备课又如何能走进作者、走进编者,正确体味教材呢?  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还体现在对文本教材整体的把握。很多教材在选文时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都有进行恰当的修改,教师只有正确了解文本,才能传递给学生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中,有一段文字被编者删去“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了。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

4、泪流满面。”这段文字突出了母爱和感恩,编者将它删去而留下大量歌谣、谜语,渲染了文学作品给孩子带来的身心上的愉悦,淡化了选文原有的“母爱”与“感恩”的主旨,这也正凸显了选文作为课文的新主旨――文学作品是人成长的精神食粮。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把握好编者的意图,自然也就偏离了文本的主旨。  我们总是提倡课程资源整合,语文课上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于是乎,好好的一节语文课上着上着成了思品课。可见,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正确把握文本,“用教材教”的理念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  二、潜心会文,品味文本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是教师要引导学

5、生会读书,让学生‘潜心会本文’”4。要让学生静心阅读,全身心沉浸在文本中,我认为有几个境界:  1.兴趣驱使,专心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教学中就要让学生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兴趣的产生打开学生“潜心会本文”的大门。据说犹太人将蜂蜜涂在书页上,让初生婴儿品尝书本的甜蜜,从而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那么,我们在课堂上也应为学生的阅读教学涂上“一层蜜”!  2.读演结合,理解文本。阅读教学中,有些课文学生在朗读中无法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但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用读演结合的方式走入作者的胸中之境,亲近作者的心中之情。例如:戴建荣老师的

6、《揠苗助长》,上课开始,戴老师就让学生表演读课题。根据学生的表演戴老师问学生“揠”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拔”。那“揠和拔有区别吗。”戴老师又问。学生支吾着。于是戴老师让学生表演“拔河”和“鲁智僧倒拔垂杨柳”来区别二者。学生通过不断的表演也就掌握了“揠”与“拔”的不同,在乐学中了解“揠苗助长”的含义。当戴老师要求学生再次表演读课题时,学生自然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又如李卫东老师在上《盘古开天地》时,其中有一句“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许多学生对“抡起”不够了解,读起来有气无力。李老师就请学生到台前表演“抡”的动作,经过老师的反复指导,学生终于了解“

7、抡”不是简单的“拿”,而是从后向前使劲用力劈的过程。同时通过“抡”字学生对于盘古所处的“混沌环境”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再读起来也就水到渠成。  三、积累素材,回味文本4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是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的提升,更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式的改变。苏教版五、六年级教科书中,在一些重要的文章后面都附有“作家卡片”和“名著遍览”。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作品有更浓厚的兴趣,以提高学生阅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