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ID:2454751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_第1页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_第2页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_第3页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从广义上说,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它有如下三重意蕴:(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高。(2)有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应占实际教学时间的绝大部分。(3)有效益: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相吻合,即注重社会性,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  本文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行为来探讨“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  一、有效备课  备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知识结构、角色定位、学生

2、个性的需求、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而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备课须特别强调以下几点:4  有效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数学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没有预设方案的准备,教学只会变成信马由缰的活动。教师课前应作好课堂上可能出现种种意外的心理准备,这样在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但预设并不意味着过度的控制。高明的预设总是在课堂中结合学生的表现,灵活选择、弹性安排、动态修改。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总能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于互动的课堂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促进学生在更

3、大的空间里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探索。  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这样,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智慧的交流,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内容丰富,多方互动,给人以启发。  有效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传统备课中,教师主要是备教材,着重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教材的重难点等。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搜集生活中相关的资料信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在备课中要力争做到:(1)学习“生活”,创设生活情景,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景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2)应用“生活”,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

4、题。(3)服务生活,因为有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要为学生创设机会,增强应用的意识。(4)创造“生活”,这是一个高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构思。4  有效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尽管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心选择的课程资源,但教材仅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所思考的一种资源,教师在细心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后,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教师自身

5、的教学优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比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整合教学内容等,对教材做二次加工,使教材成为“学材”。教师除了要有效地挖掘教材资源外,还要注意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他教学资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将之当成例题利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有好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广播、计算机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其知识面也越来越广。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到网上收集一些

6、与教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  二、有效组织  课程的进步最终要通过教育情境的改变来实现,教育情境的进步意味着教学文化的进步,其核心则是师生行为方式、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改变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是实现课程改革根本目标的必由之路。  1.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活动性。设计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素材。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想、论证,可以获得发现、创新的体验。学生通过讨论疑难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可以学会使用模型或其他的表达方法来交流他们的思想。4  2.体现数学问题的情境性和可接受性。设计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应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使他们可以将数学问题与已有

7、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扩展学生的知识。为了保证课堂上所有学生都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任何活动的基本水平,要么定位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要么定位在一些学生很容易掌握的知识上,随着学生的知识和信息不断丰富,可以向学生介绍更多类型的问题情境或更难的应用问题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3.体现学生的研究性和合作性。我们既关注学生理解所学数学内容的能力,同时也关注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核心、是灵魂,只有有效的问题及有效的提问方式,才有利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