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误区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误区

ID:24547239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5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误区_第1页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误区_第2页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误区_第3页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误区_第4页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误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误区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现今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角度和表达.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都能注重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但是,笔者在听过的一些数学课上仍发现,许多老师对以“问题”为中介的教学方式的实质理解不清晰,致使课堂提问在新课程实施至今仍存在着较严重的偏差.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一些数学老师在提问题中的问题出现的误区进行分析.    一、提问用语不当    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2、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非常的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应当,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言:“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而应该说:“这个问题谁会,请回答!”如果回答得对,是难的问题应该鼓励:“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如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非常难,不会也是正常的.”8而真

3、正简单的问题就不要问,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同时,教师提问时叙述过长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例如,讲一元二次函数性质时,教师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二、提问形式单一    例如,一位教师上一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校内公开课,为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先后问:“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哪几种方法?”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回答,教师满意地开始了新课题的

4、学习.事实上,学生回答的只是一些浅层次记忆性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可以将提问改为:“如图1,在△ABC和△A1B1C1中,(1)已知∠A=∠A1,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A1B1C1;(2)已知ABA1B1=BCB1C1,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A1B1C1.”回答这样的问题仅靠死记硬背显然答不出,只有在真正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这样的提问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三、忽略思维过程8    很多老师只关注学生的答案,认为学生回

5、答正确,就代表学生已经掌握问题了,或者曲解新课程评价的方式:对学生不妥当的回答老师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或在问题卡壳的时候,没有及时给学生提出补充、点拨思路等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理解仍处于模糊的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案例比较常见.    例如:有一堂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授课片段:    老师: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老师:为什么?学生:由测量知道.    老师:那么两边之差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6、 老师:为什么?    学生:由测量出的线段长度相减可知.8    老师:我们可以把“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作为定理来应用.    老师:出示习题: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并说明依据是什么.(1)3,4,5,(2)8,6,14,(3)17,16,15,(4)5,5,11.    学生:判断(1)(3)能.    老师:依据呢?    学生:依据是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老师:正确.      ?  所以CGAH=EGEH,即CD-E

7、FAH=FDFD+BD.    所以3-1.6AH=22+15,所以AH=11.9.  8  所以AB=AH+HB=AH+HB=11.9+1.6=13.5(m).    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指导学生进行辨析,要求学生在复习解题要领和数学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联系案例问题中所提到的数学问题内容,运用自身已有的解题经验,辨析解题步骤,指出问题解答中的不足.其次,老师通过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商量,最终得出结果,由学生代表提出解答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再者,要求学生开展“二次评析”,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

8、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与思维能力.由教师将教学活动互动特点融入案例的分析过程、指引学生对解题过程和辨析过程的评价、讨论,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认清自身解题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开展“有的放矢”的解题活动,得到解题效能的提升.    初中数学在新课改基础上做出的改革创新任务之一是教学法的运用.这种方法对于改进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的创新教学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