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4554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品德教学中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品德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0月26日下午,聆听了省教育厅教研室马丽霞老师的题为《开展有效教研,提高“品生品社”课堂教学质量》的报告。马老师结合实际,从老师们司空见惯的一些问题入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观点,梳理了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困惑,站在理论的高度,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归纳总结了一些观点,让我们心中原来模糊的一些概念渐渐变得清晰明了,让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中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报告中,马老师从品生品社学科的性质、目标、特点、类型、思路入手,给我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做一名品德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青年教师如何上好规范课、如何向高效
2、课堂迈进和课堂上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都是作为一线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特别是结合省第六届教学能手评选中要注意的事项和一些鲜活的案例给我们做了教育教学的讲解。 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按照马老师的说法:“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能力的攀升”4,正是这样三个短语,恰当说明了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自主有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即教育、教师、学生、教室;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即努力让课堂变成学生生命自由奔放成长的殿堂,也是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效课堂的特点,即三高
3、(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动(身动、心动、神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并能够真实地得到知识,生命的个性在四十分钟里得到充分张扬,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效的、高效的课堂。 “努力让课堂变成学生生命自由奔放成长的殿堂,也是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也是对于“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能力的攀升”这三点的总结概括。 马老师还不止一次的提到:看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抓别人抓不到的关键,想别人想不到的联系,做别人想到但做不到的事情;人走多远,思想走多远;不再责怪自己的思想没有高度,主要是因为
4、自己没有走远;把想法落实到行动中,相信就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记得滨州市教研室的周新奎科长曾经说过:“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眼光纠缠在一堂课的设计中。最低限度,我们应该从思考教学的角度理解认识自己的教学风格。一堂课的各个环节的设计,我们考虑更多的往往是新颖性,追求的是创新。其实上课只是教学的一部分,不必再花大气力费心于课的设计,而是能真正借每一次的研讨交流梳理自己的教学思想,澄清自己对教学乃至教育的认识。或许在那种时候,有了基本的教学思想,上课,就是一种游刃有余、水到渠成的事情了。”4 聆听了省教研室马丽霞老师的精彩讲座,联想到市教研室周科长的谆谆教
5、导,我才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品德课应该怎么上,品德学科的路该往哪走,恍然间才觉得我们学校的品德课堂模式是如此落后,领会了前沿的教育思想,从而使我也树立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是的,我的教育观念开始有了转变,知道了如何备课、怎么上课,心里想的是学生,眼中看到的是学生,我的品德教学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一切从零开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学生应逐渐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
6、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究意识,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师生角色在变化:教师要放下主宰者、权威者的架子,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只充当组织者的角色。这样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 我们的传统课堂上,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性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以致漠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鲜活蓬勃与缤纷多彩;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压抑了学生勇于创
7、新、敢于创新的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与热情。因此,我认为品德课堂应是互动的课堂。 第一,生生互动。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其次,在互动中,学生可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这对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是很有益处的。4 第二,师生互动。教师要能把自己与学生真正地平等起来,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这样的课堂,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赏识与肯定,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
8、合作。在师生双方积极的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