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4521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高职类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类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高职类艺术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状态,阐述高职类艺术设计教学的任务特点,结合教学实践解析并总结高职类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参与式教学、主题式教学、团队式学习、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等内容,以期促进高职类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艺术设计课程 笔者作为任职于高等职业教育一线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改进课程教学模式,让中职类学生及普通高中生通过大学课程学习,有效地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并具备相关专业的应用能力,学有所成,更好地服务于相关行业和社会。 一、树
2、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参与式教学” 我们要改变传统“师教生学”的教学模式,强调“参与式教学,”4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计划的制订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两个阶段中。课程计划中,注重教师与学生在现有课程内容和体系的前提下共同制订具体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进度计划,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程学习的主体,认识到设计专业快速更新的行业现状,了解课程学习的必要性和严峻性,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课程学习中。课堂教学中,注重活跃课堂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各抒己见参与课程的学习与讨论,特别是对个人设计创意的表达和个人设计作品
3、概念的诠释和说明。 二、让艺术设计学习与“问题式教学”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问题式”教学,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始终。问题式教学一方面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性,便于教师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同时也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互为臂膀,在共同问题及目标趋向条件下,学生的参与方向也更为明确。另一方面,问题式教学也一定程度削弱了学生的学习惰性和侥幸心理,使得试图滥竽充数的学生没有活动的空间。问题的解决必须靠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坐享其成”式的学习习惯无法继续适应课程学习。另外,问题式教学便于构
4、建开放性的课堂,让课堂教学延伸至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也利于学生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地更好地参与。再者,20世纪30年代,包豪斯对设计内涵的阐释亦着重强调设计的核心是“解决问题”。问题式教学对设计专业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也多有裨益,与设计本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更为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兼顾理论结合实践方法及独立学习和自我更新能力,同时结合设计学科的特性,着重强调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问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可为解决问题组成团队,在团队协作的帮助下,更为效率地解
5、决问题。4 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并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取长补短,学生之间沟通、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团队作业。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沟通交流为解决问题带来的好处。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个性、创造性与团队合作之间的平衡是设计专业本身的要求,让其开始学习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学习的推动,打破学生原本“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封闭心态,激发学生尝试与同学进行适当的辩论和协商合作。 四、优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1.改变单向度评价体系,发展多向度的评价体系。传统单向度评价体系只有教师评价学生一个向度,将学生隔离于评价体系
6、之外,这明显无法全面反映新的课程教学成果。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团队间的相互评价方式与传统教师评价相结合,是参与式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更利于全面地反映和评价教学和学习成果。另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对参与式教学起良好的反馈作用。 2.明确评价体系的量化标准,使之成为学生参与评价的基础。推动多向度的评价体系必然要求评价标准必须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教师需制定明确的量化标准使学生通过评价量化标准更好地参与教学评价活动,同时,它也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地对学习成果进行深化改良。4 3.形成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使之成为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良的参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课
7、程模式的可持续改良起重要的参照作用。制订详细的量化标准,让学生对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同时与教师的教学预期进行参照对比,这为教师进行下一轮教学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依据。 要以参与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为基础,强调以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大力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配以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新的课程教学模式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综合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这将对艺术设计类学生将来适应迅速变化的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作宏,田艳.探索以任务为中心的体验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