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ID:2451845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4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_第1页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_第2页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_第3页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_第4页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情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时代的要求,美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正如雕塑家罗丹说的:“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篇构思精巧,散发着自然、人性之光的

2、例文宛如思想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有多少能被我们感知,还有待于我们的挖掘与发现。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挖掘隐藏在语文教材深处的知识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用美的眼光审视世界。  一、立足语文课本,引导学生认识美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他们的性格还是他们的人生观5、世界观和价值观包括审美观念都处在塑造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模仿性较强,好奇心也比较强,容易受不良嗜好的影响。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并

3、不能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美。比如,他们感觉个性就是美,一些人染着各式各色的头发就是美,穿着乞丐装,跟着潮流走就是美。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分辨什么是美,帮助学生真正地认识美。  例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苏州园林》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美,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欣赏文章中所展现的不对称美,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真正让学生认识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缘由;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美,激发学生探究美的奥妙,让学生既可以掌握基本的语文知

4、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又如赏析《紫藤萝瀑布》中“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时,教师要会点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仿佛看到了花色的艳美和勃勃的生机。学生不仅会感受到生命的盎然勃发,还会体会出生命的美好、欢乐以及生命的灿烂和辉煌,理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从而进一步鉴赏语言的意境美。  二

5、、创造优美的意境引领学生“入境”  音乐是对诗词鉴赏的最好的辅助,不同的旋律能勾起阅读者不同的阅读经验,人生体会与无限想象的结合往往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天净沙?秋思》时,我放了琵琶独奏曲《忧思》,那凄美幽怨的曲调本身就是一段故事,再配以多媒体画面――“荒野幽径图”,学生听了后立刻有了“断肠人在天涯”5的共鸣。课上设置了作业:(1、全文在你想象中有几幅画面?本文的主人公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2、他会是什么身份呢?3、请你以画中人的身份给家里人写封信。)结果那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激动又酸楚的状态

6、中,写出了不少感人的信件,情感、想象,构成了绝佳的审美效果。又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领悟到作者与父亲之间的这份情,感受到这份美的存在,真正地懂得什么是亲情。在授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首《父亲》渲染气氛,之后以一首有关父爱的小诗,开始正文的讲解。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领悟到这份人间至情的美让学生懂得感恩,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正

7、含义。  三、放飞思想,拓展源头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认为“直觉、距离、移情是构成美感经验的要素”。其实这同样适用于中学课堂审美情感的教学。在笔者看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直觉即阅读感知,多指对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距离即文本主题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阅读者可通过生活经验对文本中的世界进行判断,不受现实中消极因素的干扰,并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去伪存真,进而为积累经验提供基础。移情即用自己的情感价值观评价文本中的人或事,这应是语文学习较高的境界了,已达到了深层审美的层次,动用了情感、价值观、经验等多项因素,

8、是一个人整体语文素质的体现,因此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教师问题设置就应很有技巧,应让学生放飞思想,拓展源头,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5  3.1充分发掘课文中的人格美,让学生在人物的审美中品德得到修养。  黑格尔说:“美的生命在于显现。”这里也包含了一定的合理因素,因为人的任何美都必须有它的感性形式,这就是说美离不开形象,没有形象,美就不存在了。阅读语文课本,领悟文学作品中的人格美,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心理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